這話讓幾位老師傅都是一愣。
很快王老師傅笑了起來:“哈哈哈,老顏又走到我們前邊了。”
其他幾位老師傅也都是慢慢明白過來了。
顏老師傅這是表示,馮正明如今已經算是出師自立門戶。
所以應該要更多有自己的風格,不應該繼續和他這位師父過多商量,在做菜的風格上還一直受到師父的影響。
明白這一點,幾位老師傅都對顏老師傅更加敬佩。
崔老師傅感嘆道:“是這樣啊,徒弟們出師了,就應該要自立門戶,要自立,首先要有自己的東西,不能還是一味遵循師父的影響。”
這實際上也是老師傅們所期望看到的。
并不是說,徒弟出師后,就不算是傳承老師傅們的手藝。
而是要在老師傅傳授手藝基礎上,要逐漸確立屬于自己的風格。
有了自己的一個風格,有自己的一套東西,才能真正的自立門戶,也才能夠在廚行這條路走得更遠。
現在馮正明確實是已經踏出那一步,逐漸開始不再局限師父所教的東西。
他已經是慢慢融會貫通魯菜各種不同派系。
甚至是已經開始運用一些其他地方的東西在其中。
所以在比賽中,馮正明總是那個特別凸顯的。
因為他的一些風格是非常鮮明,很容易就看出與別人不同。
但是如果仔細去看的話,他的全部技法又是很樸實傳統的魯菜技法。
在老師傅們看來,這才是一個能夠自立門戶廚師該有的能力表現。
現在老師傅們對馮正明今天做的菜,倒是有些期待。
馮正明首先是煉制蔥油,現場就在鍋里開始煉蔥油了。
他煉蔥油不但是放大蔥和姜,還會加入一些小蔥增加香氣。
最后還會加入香菜在其中,讓香味更加融合。
一直到把鍋里蔥姜以及香菜都炸到焦褐色。
把蔥油倒出去,并且把煉蔥油剩下的渣子壓干凈里面的油。
但是這些渣并不會丟棄,而是被他全部收起來。
接下來,馮正明是先燒一鍋開水,加入鹽把海參汆燙一番。
汆燙過后,再把海參用紗布包起來。
之后是把老雞、老鴨、棒骨,一半放在油鍋里炸一下,同樣是炸到焦褐色。
這一切都準備妥當了。
馮正明用一個陶罐,先在底部墊上一個竹笪,再把之前炸蔥油的剩下的渣鋪在地上。
接著把油炸過的一半老雞、老鴨和棒骨,和沒有炸過的一起放進陶罐。
還需要放入一塊上好的火腿。
再把紗布包的海參放入陶罐當中去。
最后向陶罐里注入純凈水。
注滿了水,加入一些黃酒,新鮮的蔥姜還有花椒。
放在灶火上燒開,把浮沫打掉后,再蓋上蓋子,把火調到最小的狀態,慢慢去煨煮陶罐里的東西。
這是給海參提前入味的過程。
這是一個需要慢慢等待的過程。
馮正明在這個時間里并沒有閑著,而是把其他的輔料分別準備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