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中間到了午飯時間,現場給廚師們安排有午飯,馮正明還去抽空吃了個午飯。
吃過了午飯后,馮正明是繼續在隔間里一個人默默準備著。
他把新鮮的大蝦全部剝出蝦仁來。
并且還把蝦頭用來煉出了一碗蝦油。
這一系列的做法,讓現場觀看的評委和老師傅們,更加好奇他這是要做什么菜?
崔老師傅看著馮正明正在準備的,和他那邊剩下的各種配料。
他忍不住嘀咕:“海參,還要用蝦仁,還有用蝦腦煉的蝦油,看起來還有雞肉,還有一些干貝,然后還有各種的蔬菜。
正明這到底是要做一個什么菜?看著好像是有些復雜啊。”
崔老師傅一時之間搜腸刮肚下,也沒有想到會是一道什么菜?
最終崔老師傅判斷:“應該是正明自己新創的菜,恐怕應該是這兩天做的一些準備。”
不得不說,崔老師傅的判斷還是相當準確的。
顏老師傅雖然也不知道是什么?
但馮正明的幾位師兄,知道他要做的是一道什么菜?
不能說馮正明做的是一道完全的創新菜。
應該說,他做的這個菜,算是從一些典籍中看到了相關介紹和菜名,但是典籍上沒有具體做法。
所以馮正明根據典籍上一些記載,他自己靠經驗和技法創出了一道菜。
實際上,像是馮正明現在做的這道菜一樣,他這兩天還想出不少很具新意的菜。
全都是把食材的特點展現同時,又是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幾位師兄這些天在匯泉樓后廚,也都算是見識到馮正明的奇思妙想。
關鍵他奇思妙想出的菜,竟然每一道的味道都相當好。
就好像是馮正明如今做的這個海參菜。
實際上如果老師傅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馮正明完全是把經典魯菜中的兩道菜結合了起來,又加入了一些自己創新的東西,還有一些獨特的調味。
就讓兩道經典菜,一下子融合成了一道更加獨特的菜品出來。
終于,在看到馮正明把雞脯肉、蝦仁還有鮮貝剁碎了,一起用刀背砸成泥。
老師傅們瞬間就意識到他這是要做一個什么菜了。
“竟然是要做繡球干貝。”
繡球干貝絕對是一道經典的傳統魯菜。
馮正明的做法上,稍微有一點點改良,就是他在丸子餡中加入了鮮貝。
這樣做自然是讓餡料的鮮味更足了。
而同時,他除了干貝絲、火腿絲、香菇絲之外,還準備了一些胡蘿卜絲和小油菜絲。
馮正明還把小油菜的菜梗和菜葉給分別用上。
其中,油菜的葉子切成了絲,然后菜梗被他單獨進行了雕花。
看起來是準備要用來進行擺盤時候的搭配。
崔老師傅看后,笑著說:“正明這一點真是讓人不得不欣賞,他總是會把每一樣東西都盡可能用上啊。”
幾位老師傅也是有相同的感受。
馮正明做菜讓老師傅們覺得看著就舒服,會欣賞他的一點就在于。
他做菜不會浪費,無論是菜葉、菜梗,還是說蔥須和姜皮。
幾乎每一樣都會被馮正明完全的物盡其用。
就像是蔥須和姜皮,也都是會被他清洗干凈用來煉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