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香菜梗他都是絕對不會隨便丟棄。
馮正明這邊把繡球干貝的東西準備妥當了。
那邊海參也差不多已經煮到了時候。
他把陶罐從火上端下去。
在陶罐的蓋子揭開瞬間,湊在他隔間前觀看的人,哪怕是相隔著阻隔線,也可以清楚的聞到濃郁的香味。
老師傅們嗅著香味面面相覷。
下一刻老師傅們都露出了笑容來。
他們很清楚,海參已經被入味完成了。
蔥燒海參從來都不僅僅只是用蔥去燒。
在蔥燒之前,是需要這樣進行一番提前入味。
只有下了這些猛料,才能給海參足夠的滋味。
從陶罐里撈出包裹海參的紗布包。
馮正明從里面取出來海參。
接下來,他把那些已經攪打好蝦仁、雞肉、鮮貝的餡料,瓤入一顆一顆的海參當中去。
看到這一步,讓幾位老師傅再一次感到有些驚訝。
馮正明的這個做法,又是和他們所想的不同了。
崔老師傅再仔細一番思考后,很快想到一種可能類似的菜。
“他這種做法,有點像是烏龍菜的做法。”
所謂烏龍,實際上也是指海參。
而烏龍菜,也是用海參做的菜。
和蔥燒海參做法不同在于,烏龍菜普遍的做法是,要在海參的肚子里瓤上餡的。
崔老師傅想到烏龍菜,再看看那些準備要做成繡球干貝的餡。
他突然就想到了:“我知道了,正明這是要做一道烏龍菜,應該是烏龍戲珠。”
聽到崔老師傅這么說,幾位老師傅仔細一想,也都覺得可能還真是那道菜。
這道菜實際上在很多典籍上都有記載。
同時也有過不少不一樣的做法。
今天馮正明的這種做法,算是融合了魯菜中兩道經典菜,以及完全用了魯菜的技法去做了這樣一道菜。
在給海參里都瓤好了餡,馮正明接著是開始用蔥燒海參的方式燒海參。
同時,他也是把剩下的蝦仁、雞肉、鮮貝攪打好的餡料擠成丸子。
在外面滾上一層,之前切好的小油菜、胡蘿卜、香菇、火腿、干貝細絲。
包裹好幾種細絲后,把如同繡球的丸子在盤子里擺放好。
把這一盤放在蒸鍋里去蒸制。
與此同時,其他一些廚師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海參菜。
馮正明這邊也是在一邊進行最后的蔥燒海參,一邊是蒸著繡球干貝。
等到海參燒好,那邊繡球也已經蒸好。
馮正明在一個大盤子里,把繡球擺在盤子中間,再把海參一個一個盛出來圍邊擺放好,海參之間還用焯水后小油菜的菜梗間隔開。
大家都以為這樣就完了的時候,馮正明又用清湯和之前煉制蝦油,準備了一個清湯,勾上一個薄薄的玻璃芡汁后,淋在了這盤菜的表面上。
如此,馮正明這道烏龍戲珠完成。(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