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馮正明始終還是比較淡然,只是認真去完成自己手頭上的活。
原本海參是要提前準備出來的。
不過因為有交代,馮正明還是給老師傅們展示了一下海參入味的過程。
京城來的幾位老師傅看后,都對馮正明的這份手藝傳承稱贊。
“小馮看來是繼承了魯菜做海參的精髓。”
“不錯,海參明顯是自己發的,質量是很好,而且海參入味的料準備很足。”
“關鍵還是蔥啊,大蔥的用量真是要重,是非常關鍵的。”
“哈哈哈,畢竟是魯菜,大蔥可是最關鍵的東西。”
一位年齡上算是在場最大,已經是須發皆白的老師傅開口。
“魯菜看似味道柔和,但實際上魯菜下料必須要狠,尤其是這海參,要想做的足夠美味,如果不敢下料是肯定不行的。”
這位老師傅馮正明也是知道,對方同樣是出生在齊魯。
乃是京城很知名的一位魯菜大師。
甚至對方多次受到過領導人的接見。
真的可以算是,京城魯菜真正泰斗級存在。
旁邊另一位并非是魯菜的老師傅,也是笑著說:“無論是什么菜系,很多時候都是觸類旁通,廚師做菜的時候,下料都是要足夠狠。
沒有下足料的自信,不可能把菜做到很美味。”
馮正明認真把海參的料準備好,然后是放在陶罐中去開始燉煮海參。
同時,他也是親手,按照之前比賽的做法,把繡球干貝準備出來。
看到馮正明準備出來的繡球干貝。
京城的幾位老師傅立刻想到他比賽中做的那道烏龍戲珠。
“看起來,小馮今天要給我們做他的那道烏龍戲珠。”
“那道菜可以算是小馮的代表菜了。”
崔老師傅此時開口了,“今天也請各位京城來的前輩們,給正明做作指導,看看他的烏龍戲珠做的是不是可以上全國大賽。”
聽崔老師傅這么說,在場京城的幾位老師傅都笑起來。
那位京城魯菜老師傅說:“老崔你們太客氣了,你們既然都對那道菜贊不絕口,那肯定是足夠好的一道菜。
而且我們也都看了電視,看到了現場那道菜的一些烹飪過程。
我們也都認為,那道菜是足以上全國大賽的一道菜。”
實際上,這次來泉城之前。
京城的烹飪界就對魯菜這次選拔賽進行過一番討論。
當時參加討論會的,可以說都是京城知名的老師傅們。
大家通過反復觀看比賽現場的錄像。
對比賽中的很多菜,也都是給出極高的評價。
像是馮正明的烏龍戲珠,真是一道讓老師傅們都夸贊有加的創意菜。
相較于最后一場的時候,大家都是更多心思花在了炫技。
展現出各自雕花的功夫,還有一些菜品擺盤造型上的功夫。
馮正明第二場的烏龍戲珠,無論是從菜品的立意,還是技法的運用上,真是更加能夠獲得老師傅們的一致認可。
老師傅們可是有著多年工作積累下來的經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