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現場看到菜品烹飪,也沒有能夠品嘗到最后成菜味道。
但老師傅們通過錄像里不少細節,還是大概能想象到基本味型。
因而老師傅們幾乎可以肯定,烏龍戲珠這道菜絕對是一道將魯菜技法融合發揮到極致的菜。
所以這一次來泉城,老師傅們也對這道菜充滿期待。
現在可以親眼看馮正明在后廚做這道菜。
老師傅們一位位都很認真觀摩。
看到馮正明準備的蝦仁,都是新鮮大明蝦現剝的蝦仁。
老師傅們紛紛很認可這樣的做法。
“不錯,用新鮮的蝦仁,可以讓蝦泥吃起來更鮮。”
“而且打出蝦膠后,團成丸子也會有彈性。”
“鮮蝦和鮮貝搭配,真的是鮮上加鮮了。”
此時京城魯菜老師傅對粵菜老師傅笑著說:“是不是我們魯菜,鮮味上的烹飪,不會比你們粵菜差多少?”
這話讓粵菜老師傅跟著笑起來。
“哈哈哈,魯菜一直都算是我們國內菜系之首,是我們中華烹飪的根源,自然很多方面不會比其他菜系差的。”
實際上,這些年開始逐漸流行菜系的說法。
好像無論是什么菜?都要分出究竟是什么菜系?
但實際上在老師傅們眼中,從來也不會在意這種菜系之爭。
老師傅們更多是相互交流和借鑒。
也更加希望后輩不要拘泥在菜系之爭上。
可以真正把不同菜系的東西更好運用融合。
從而為菜品添加更多的滋味。
馮正明把海參和繡球干貝準備好,他接著便把準備好的鴿子拿出來。
又是開始很仔細去處理起了鴿子。
看到馮正明準備了鴿子,而且似乎還準備了魚翅。
這讓京城來的老師傅們都幾乎是立刻想到了鴿吞翅。
而馮正明接下來的處理,也是很像是粵菜里鴿吞翅的做法。
不過當看到后面,在場的老師傅們逐漸發現了不同。
馮正明確實是把乳鴿脫骨,把蒸制入味的魚翅和火腿塞進乳鴿肚子里。
但后面他并沒有用清燉的方式去做,而是用了一個魯菜黃燜的方式去做。
并且乳鴿還是過油了,表皮炸成了棕紅色。
最后成菜完整的黃燜乳鴿擺放在盤子里。
可能如果不是親眼看馮正明做,不會想到這樣一道看似很普通的黃燜乳鴿,實際上會內有乾坤。
看完馮正明這大膽的創意,讓京城來的老師傅們對他有了一種全新認識。(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