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炒雞,在整個齊魯有幾個地方很出名。
一個就是沂城,還有是萊蕪版、棗城版。
各地做法上都是有所不同的。
但從根本上說,做法肯定是更貼近當地口味。
如果只是堅守當地口味,那么就會比較難以走出當地。
所以在馮正明看來,徐廚師的做法沒有錯。
加入其他地方傳來的一些香料和配料,做法上稍微進行一些改良,讓炒雞更加美味。
尤其是口味上既能滿足當地人,又能讓外地人所接受。
馮正明覺得,這是很好的一種傳承和推廣方式。
當然,付廚師堅持自己的傳統做法,馮正明看來也不能說有什么不對。
終于,兩邊明顯誰也說服不了誰。
所以只能開始手底下見真章。
兩位廚師都親自動手,從殺雞開始忙碌起來。
侯冬看著有些奇怪:“馮哥,為什么他們非要從殺雞開始?這不是很耗費時間?”
馮正明低聲回應:“他們這是要向大家證明,他們兩家用的大公雞,絕對都是上好的跑山雞,這是一種實誠的做法。”
馮正明看著心里對兩位廚師倒是頗為佩服。
他們從殺雞到清理,都是自己親自動手,甚至都不讓身邊的學徒幫忙。
這份實實在在做菜的態度值得肯定。
當雞清理干凈后,兩人在案板上把雞剁成塊。
其中,付廚師剁的雞塊稍微小一點。
徐廚師剁的雞塊要相對大一些。
雞塊剁好,兩個人只是把雞塊簡單沖洗。
瀝干水后,付廚師那邊是直接把雞塊下鍋煸炒。
徐廚師這邊先涼油下蔥姜和八角,等油溫升高,而且蔥姜和八角香味出來,他接著才下入雞塊去煸炒。
看到兩個廚師直接煸炒雞塊,丁遠忍不住問馮正明。
“怎么都不焯水?直接就這么煸炒?”
馮正明低聲解釋:“他們選用的大公雞足夠新鮮,所以不用焯水的,焯水后會讓雞肉鮮味流失,而且雞肉也會變得柴。”
一邊看,馮正明一邊進行一些解釋。
“他們這種生炒,一定要把雞塊炒透,把雞塊的水分都炒掉。”
兩邊用的都是大鐵鍋,翻炒起來兩個廚師都展現出那份力量。
煸炒到雞塊表面出現焦褐色,鍋里雞塊水分幾乎已經被炒干了。
這個時候,付廚師那邊把雞塊撥到一邊,向鍋里丟入蔥姜爆香后,再加入醬炒香,之后再把雞塊和鍋里醬炒到一起。
然后向鍋里加入準備好的湯,基本上和雞塊齊平,接著進行調口和調色。
也沒有再加入多余的調味料,調好了口開始蓋上鍋蓋燉煮。
另一邊徐廚師把雞塊水分炒干,他是向鍋里加入湯,再加入白芷、桂皮、香葉、小茴香等香料。
徐廚師還向鍋里加入一些耗油,和一些南方的醬料。
之后同樣蓋上鍋蓋去開始燉煮。
看到這,任誰都看得出兩家做法上的區別。(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