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聊起了馮正明要進京去的事情。
顏老師傅:“正明你要進京開干飯鋪分店,我肯定是支持的,過去我們魯菜曾經在京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八大樓、八大園,可以說都是我們魯菜的天下。
只是現在魯菜在京里的地位下降很多,勢頭上逐漸被粵菜、川菜給壓下去。
而且京里的廚師們,也不再把自己視為魯菜,而是做了改良后,變成了京菜。
我們不能說京菜就是魯菜,因為京菜結合了各個菜系一些特色,也進行了一些改良。
所以我們不要隨便去指責別人正宗或是不正宗。
所謂適口者珍,京菜那么去做能成功,說明那樣做就是對的。”
師父的這番話,等于是在告誡徒弟們,不要在京城的廚師面前擺出自己正宗的架勢。
馮正明和師兄們聽得都是一臉嚴肅。
他們都明白師父這番話用意。
總結起來就是那句老話。
“菜無定味,適口者珍”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人們的口味偏好。
你不可能一定要求別人接受你的口味。
所以所謂的正宗,只能是在固定的地域內去說。
即便是魯菜,在整個齊魯全省也并非是一定要有一個所謂固定正宗標準。
在泉城的魯菜有泉城的特色。
到了東部半島上各地,又會有他們各地的地方特色。
再到齊魯的南部又會有南部各地的特色。
往北去又會有著北邊的當地特色。
不可能統一用一個標準,要求所有地方人都接受一個味道。
那么馮正明的分店去了京里,自然也就需要進行一些改變,要去適應京里人的口味偏好。
從而也自然不能向別人強調,他店里的菜就一定是正宗。
馮正明:“師父我明白,您放心,我進京開店,不會去說教別人,我們就是把自己的東西做好。”
顏老師傅見小徒弟明白自己的意思,點點頭:“你明白就好。”
在師父家店里,吃了一頓飯。
席間師父還問了馮正明和師兄們對菜的一些意見。
開始師兄們多少都有所保留,不好意思當著師父的面說問題。
顏老師傅自然是看得出來,所以就有些惱火。
“怎么都不想說問題那我叫你們來干什么的”
見師父有點想發火,李輝東作為大師兄還是先開口點出一些問題。
“有些菜的火候有點過,可能是后廚出菜太急了,沒有能把控好。”
顏老師傅只是笑了笑,目光就落向了二徒弟。
二徒弟陳澤志也同樣是剛從德州回來。
面對師父的目光,陳澤志跟著點出問題。
“調口上稍微有點重了,雖然很好把腰什么的臟器味壓住,但吃起來會覺得偏咸。”
接下來就是三徒弟。
楊斌比較直接:“師父您別看我,要我說實話,像是這個蔥爆蹄筋,還有這個芫爆肚絲做的還不如我店里的徒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