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榮養,似乎也不錯。
上元節過后,諸衙署逐步恢復上直。
平章政事羊曼重病請辭。邵勛去其府上探望了一番,著其安心養病,職位仍替他保留著,并以其子、雕陰太守羊札為從仆射,調入京中,
沉祎、劉閏中二人倒還身體不錯,邵勛將二人召入太極殿,交代諸般事項。
「朕西巡之際,關東當鎮之以靜。」邵勛首先定下了基調。
「徐州三年治河,邗溝大為改善。開春之后,余下的四萬男女老少編為役戶,連同平定拓跋鮮卑時虜獲的丁口,計九萬余人,悉數發往新興、雁門二郡,整治濾沱河。都水監已經派人去看過了,興許要兩年。那就準備兩年所需資糧,用心整治。完工之后,太原、岢嵐、西河、上黨、樂平、平陽、河東諸郡陂池、河道需要整修的,亦花時間整治。」
說到這里,邵勛沉吟一番,道:「這么多人開挖溝渠、疏浚河道、修建大堤,不是什么小事。
需不需要出動禁兵、府兵看守?」
劉閏中一聽,立刻說道:「陛下高看他們了。徐州治河三年,活下來的人形容枯稿,早就沒了反抗的心氣。索頭之眾,雖言數萬,然為朝廷大破,已然喪膽。既無馬,又無弓刀,便是有匹夫鼓動挑唆,又能如何?并州諸郡多有郡兵,在哪處治河,把郡兵集結起來便是。若郡兵不足,臣便調發蕃部勁騎,保管沒人鬧事。」
邵勛點了點頭,道:「還是并州之事。軍學、縣學、郡學闕員甚多,朕不要你們今年就補上,
但多少補一些,讓并州軍民看到朝廷在努力解決此事,可明白?」
匯祎躬身應道:「移風易俗,國之大事,政事堂明日便召集三省官員會商,列出條陳,盡快操辦。」
「第三件事。」邵勛繼續說道:「今北地豪族紛紛南下,稍有些亂,釀出了不少事端。政事堂議一議,或可派員南下,指導一番。朝廷確實不管他們,任其開荒,但有序強于無序,不能一點不管,你們看看辦吧。」
「是。」匯、劉二人齊聲應道。
劉閏中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但泡祎已經琢磨出一些味道了。
天子大概意指兩事。
其一是南下豪族看到某處比較不錯,一窩蜂涌上去,爭斗不休,傷了和氣,反倒拖慢了開荒進程,得管一管。
其二則是不少江東豪族正往揚州南部諸郡遷徙。晉安、建安二郡這兩年就多了不少人,于山中平地開墾,慢慢落腳。他們也有些混亂,更激起了蠻夷的敵視,需要朝廷管一管,甚至支援部分錢糧、器械,駐軍可能也需要配合。
這事比較繁雜,得好好琢磨一番。
「第四件事。」邵勛掃了二人一眼,道:「不少北地俊彥去了南方后,有些耽于享樂。朝廷或可想想辦法,令其鉆研崇有新論、窮究宇宙道理,革除士林弊風。此事倒不急于一時,但需常抓不懈,爾等仔細了。」
「是。」匯、劉二人再度齊聲應道。
「還有最后一事。」邵勛說道:「政事堂與少府協商,交廣、揚廣之間的海運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如何航行最安全,什么樣的船最合適,該形成條文了。尤其是沿途重要的海浦,都水監好好派人查一下,諸般情狀,登記造冊,以利后人查閱。」
「是。」
邵勛想了想,沒什么該交代的了。
飯要一口口吃,每一年都有進步就非常不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