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思恭橫穿沙漠的時候,以銀槍中營、板蠻、療兵為主的萬余人正在另一條道路上進發。
此地經敦煌淵泉縣(今瓜州縣東)西境、大澤西南水濱出發,往西北方向走二百余里,沿途多草場,然后進入大沙,要在其中走五百里左右,最終抵達伊吾。
所謂大澤,又稱冥澤,乃疏勒河沖擊而成的沼澤濕地,東西綿延二百多里,附近水草豐美,后世已干涸。
此處要穿越的大沙就是之前拓跋思恭穿過的沙漠,西自伊吾(哈密),東至瓜州,包含沙漠、戈壁、雅丹、綠洲等多種地形,史稱「八百里瀚海」,名「大沙」,唐代名「莫賀延」,
后世包括庫木塔格沙漠、哈順戈壁等地。
拓跋思恭從玉門關穿越,全程七百里,需穿越五百多里大沙。
銀槍軍則自大澤穿越一一唐玉門關位于此處,屬瓜州晉昌縣一一全程九百里,同樣需穿越近五百里大沙,中間經過后世著名的星星峽。
這兩條道路之外,其實還有一條更艱難的幾乎全程都在沙漠中的道路,此番沒有安排隊伍,也不太敢,因為死亡率真的高,除了亡命徒般的沙漠盜匪或走私商人之外,沒人愿意走。
七月初一,大軍抵達了一處新修的成堡外,稍事休整。
此堡駐有二百名戊已校尉營兵,顯然已是高昌郡境內了,西距伊吾二百四十里。
堡由天子賜名,日「柔遠戌」,除戊己校尉軍士外,另有發配而來的江東豪強四百余家、近兩千口,以高(毗陵人)、范(吳郡人)二姓為主。
柔遠成西邊的伊吾除戊己校尉營兵外,還有編戶胡人二百家以及時(丹陽人)、陳(會稽人)
二姓江東豪民三百家。
這四家在江東本地其實也是下層豪族,卻為了司馬晉的天下奮勇拼殺,致有今日,怪誰呢?
他們這會正趁著太陽將要落山,天氣稍稍涼爽一些的有利時機,在地里忙活著,開挖井渠。
銀槍軍的士卒從不遠處路過,好奇地看著這一切。
這鬼地方,在地下挖來挖去作甚呢?難道挖房子住?地上太熱了?
井渠旁邊的高、范二姓子弟木然地看著過路的大軍。
真的是木然,表情木然,眼神也木然,仿佛那些挎刀持弓的中原武人只是草木風沙一般,和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他們就只是挖井渠,使勁挖,不停挖,挖了六年后,還會有第二個六年、第三個六年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平靜。
楊勤在數十親兵的簇擁下,直奔一井渠。
所謂并渠,即地面是井,地下是渠。
渠水奔涌不定,地勢落差較大之時,甚至有濤濤水聲。
如狼似虎的親兵們瞬間涌到井口,將幾名范氏子弟逐開。
范家人的臉色終于有了變化,卻敢怒不敢言,默默退走了。
親兵們用木桶從嘩嘩奔流的地下水渠中打了一桶水上來,楊勤拿瓢連飲好幾口,半響后滿足地嘆道:「比路上那些苦水好喝多了。」
親兵們亦排隊上前,挨個飲水。
楊勤擦了擦汗,看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