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了裴家有人要西行一一事實上這件事在去年十月就已經在私下里推進了。
裴家人決定落腳高昌,但還有一批跟過來的河東士民決意落腳金滿、蒲類二鎮,因天山北麓不怎么缺水,利于農事。
念柳的五千兵幾乎全分布在高昌、伊吾二郡,去年正月開始春耕,收成不怎么樣,主要原因是灌溉用水不夠。
今年正月又春耕了,估計收成還是不怎么樣,但比去年好不少,主要原因是開挖了一部分井渠。
他預計明年秋收依然不能自給,但缺口不大了,后年秋收大概率能勉強平衡,前提是這幾年依然持續不斷地開挖并渠。
公函中還提及駐守山后的義從軍又與穿越沙漠而來的匈奴人交手了,斬首千余級,敵眾潰去。
隨即主動出擊,擊破了一個正月里沒來高昌的烏孫部落一一烏孫人在漢時還是國家,而今幾乎散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不再是威脅。
焉耆那邊也打了一仗。
念柳令薛濤、慕容恪各引千騎,與焉耆兵、府兵合擊,擊敗了一股東蹄的胡兵,殺敵數百。
看到這里,邵勛又仔細研讀了一遍,準確地說,擊斬了七百二十九名胡兵,獲馬千匹,
毫無疑問,這是胡的一次試探,結果被狠狠地打回去了。
三年內折損了超過兩千兵,對人數不算很多的胡部落而言,是不是有點肉疼了?希望他們能清醒一點,與粟特胡商合作不好么?人家做買賣,你提供保護,隔絕一路上各路牛鬼蛇神的,
這叫合作共贏。如何抉擇,全看他們自己了。
信的最后,念柳請教了一些貨幣上的問題,比如如何確定該鑄造多少錢幣。
邵勛想了想,忍不住了,起身開始寫信。
他讓念柳派人去集市,盡可能考察、記錄高昌的糧食、布匹、葡萄酒、耕牛、鐵器等剛需物資的價格,然后自己做決定。
而說到布匹,念柳隨公函送來了一段布,稱之為「細」。
在此時指的是木棉花織成的布,名曰「」。
又稱「吉貝」或「白疊」,多產于寧州南中地區,經常被蜀地商人販來北方,價格昂貴。
正宗棉花織成的布也有,一般是胡商帶來的,往往與木棉布混在一起,通稱布。
念柳將之區分了開來,以「細」命名,蓋因其織造更加細密。
他打算往中原販賣此物,因為看起來能賺大錢,
邵勛想了想,在信中贊同了他的想法,但并沒有立刻索要非洲樹棉的種子,因為他還沒想好。
南方莊園太多了,別真他媽搞成棉花種植園。
寫完信后,他便將其收好,打算回到宮中時讓秘書郎王羲之抄錄存檔。
這個時候,石氏端著茶走了過來。
「不急。」邵勛擺了擺手,又開始手擬詔書,命令把對抗度田的人集中起來,分批流放高昌、
遼東以及樂浪、帶方四郡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