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高昌的實力還是不太行,國中都沒梳理完畢呢,根本不可能把手伸到外面去。
或許,父親交給他的任務是對的,即抵御住金山一帶游牧部落的侵襲,至少要守住天山防線,
不令高昌、伊吾二郡卷入戰火。
這其實不是什么容易的活計啊收起信件之后,他看了眼在山道中迤逾而行的人馬、車隊。
這么大一個口,而今竟然連軍城都沒修建。
再不濟,一座軍城、十數個烽燧、上千駐軍總是要的,不然就等著人家如入無人之境吧。
可惜現在沒糧、沒人。
八月二十日,邵抵達了伊吾郡。
高昌國沒能力在山中修建堡寨,最主要的原因便在此處了:幾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傾瀉到了伊吾、柔遠、安民這三個一字排開的縣。
柔遠縣在最東面,現有約四千人,其中戊己校尉營兵、車師土著、江東豪族加起來二千八百余人,后編入了二百家掠來的烏孫、大月氏、匈奴俘虜一一由已經班師的落雁軍轉交。
邵還往這邊派了五百家王府護兵。
一家只有一口人,即都是單身漢,今年以來陸陸續續有七八十人成婚了,娶的多是胡人女人或戊己校尉營兵家眷。
該縣約四千二百人。
伊吾縣在中間,東距柔遠二百四十里,西距安民一百四十里。
此縣人口較多,車師人,古鄯善人(樓蘭人)、烏孫人、匈奴人甚至高車人(俘虜)加起來超過二千五百,另有戊已校尉營兵及江東土豪家庭共二千三百余口。今年又新來一千家王府護兵,男女老少一千七百余,故該縣實有六千五百余人。
安民縣則有車師、樓蘭、烏孫、匈奴人二千四百,戊己校尉營兵及江東豪族三千八百,外加新來的王府護兵五百家、七百口,全縣共七千人。
所以,伊吾郡實有一萬七千多人,至少一半要么是新遷徙過來的,要么是編戶的俘虜。
因為農田灌溉設施的匱乏,三縣之地的糧食完全不能自給,缺口比高昌郡大多了,現在完全靠西征大軍存留下來的糧食過活,抓緊時間開挖井渠、平整農田,一刻都不敢放松。
邵抵達伊吾縣城一一城墻都沒有一一之時,已近傍晚,但城外河流兩岸、泉水附近,熱火朝天干活的人隨處可見。
「壯哉!」看到這副場景,他滿口稱贊道:「趕在正月春耕之前,哪怕多平整出一畝地,多開挖出一丈渠都是好的。孤也要下地,與官民同甘共苦。」
說罷,褪去長袍,換了一身麻布粗服,就準備下地了。
官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暗嘆一聲,吩咐隨從去取了工具,一起下地。
邵沿著一架梯子,下到地面以下的深處,還剩最后一步時,提前下來的軍士伸出手,將他扶了下來。
站到堅實的土地上后,邵四下打量了一下,頗有感情地說道:「高昌百姓,就靠四通八達的井渠養活著了。漢時戊已校尉就在開挖,一代又一代,子子孫孫從未間歇,至有今日,壯哉!不說了,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