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來更是笑道“想不到的三藏所行之大乘,竟是得了東來真傳”
一旁的孔雀大明王也難得附和了一句“三藏本就是自東土大唐而來的。”
藥師佛看向大師兄彌勒佛的神情,也多有不同,那神情目光似乎在說師兄,你究竟什么時候下的手竟無聲無息將三藏收歸門下連吾也不知
莫非之前那黃眉童子入劫與那潑猴去你彌勒凈土堵門,都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
其實別說藥師佛不知道,便是彌勒佛本人對此也毫不知情,完全是預料之外的事情。
只能說,三藏不愧是三藏,總能出人預料,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帶給人驚喜。
因為一句“萬法唯識”,叫此刻大雄寶殿之中的氣氛稍顯凝結,除了少數幾位佛祖與大菩薩之外,其余僧眾更是情不自禁的屏住了呼吸。
但法海本人,并沒有因此而有什么動搖。
他并不在意自己學的“佛法”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只要這門“佛法”在本質上沒有墮入歧途,那么對于法海來說,便是最佳的精神食糧。
何況即便是一些“邪魔外道”,在法海看來也并非沒有可取之處,再不濟,也能以辯證之心觀之。
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如此。
至于自己會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法海認為應該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畢竟就連魔界大圣,都要驚駭自己的一身魔性就算是學錯了,走歪了,又能歪到哪里去呢
原本只是小乘佛法之論,而后引出了三藏這一句“萬法唯識”。
此時唯獨彌勒佛最想知道后續,因此在接引佛祖回到座位上之后,他便笑呵呵走下了蓮臺,來到三藏面前,笑稱一句“吾門下黃眉兒頑劣,路阻小西天可是給你添了不少麻煩”
法海稍沉吟幾個呼吸,緩緩開口道“黃眉大王倒也不算什么麻煩只是小僧本以為送黃眉入了輪回,會引出佛祖出手,麻煩應當在佛祖這里只是沒想到,當日便是遣了悟空上門,佛祖也始終避而不見。”
大殿眾僧聽了三藏這般大膽言語,似乎早也習以為常。
前才說學得彌勒佛祖的佛法,這后一腳便表明當年以黃眉童子當誘餌,要釣彌勒佛祖上鉤
險些成為“受害者”的靈吉菩薩見這等場面,心中嘆服不愧是你啊,唐三藏
甚至因為這一句話,他原本幾番受挫的心,一時都平復了許多。
法海本就不是圓滑之人,之所以有些時候看起來和善,那也只是在面對尋常眾生時把其鋒銳的棱角暫時收斂了起來。
而在這大雄寶殿之中,法海的本性也漸漸釋放了出來。
或許是金蟬子的“叛逆”在前,先入為主之下即便是“三藏”有些桀驁不馴,也沒人會覺著奇怪。
反而還覺著“金蟬子”經過十世輪回,這脾性大有克制,如今只不過是說了幾句事情,放在以往還不知道要鬧出什么事兒來。
“黃眉私自下凡,已遭報應,這是他的劫數。”彌勒佛則對著三藏說道“至于貧僧為何要躲著你們師徒或許也正是怕麻煩,更怕成為麻煩。”
彌勒佛也很坦蕩,就跟他坦胸露乳的扮相一樣。
“此前你與接引佛祖論過了小乘教法”彌勒看著三藏問了一句,“如今可愿意同貧僧切磋一下大乘教法”
“請”
切磋佛法,本就是三藏再上靈山之意圖,況且能夠跟彌勒佛祖切磋佛法,又何樂而不為呢
唯識宗,本也就是受到了彌勒佛祖之瑜伽宗的啟發。
相似,但絕不相同。
彌勒佛伸出手來,五指張開,在三藏面前比了一個五的手勢。
法海則是還了一個“三”的手勢。
八戒見此場景,自是一臉懵,便向身邊的悟凈請教道“沙師弟,師父與彌勒佛祖在做什么啊那兩個手勢是什么意思”
精通各宗佛法的悟凈當即笑著解釋道“二師兄有所不知,師父適才所言萬法唯識,正是佛門瑜伽宗的教義之一,而瑜伽宗的初祖,便是彌勒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