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駿從豫州離開,路途之中,盡量放慢,同時寫了一篇招賢文,用來,拉攏那些因為兵災。流離失所的人才、百姓。
“可適,去看看,前面怎么停下了你去探一探,可是鵬舉下的令”蕭駿騎在馬上,見到大軍停止,不由疑惑。
“主公,休息片刻,我這就前去。”折可適一抽馬鞭,疾馳而去。
回來之時,折可適眼眶微紅,說希望蕭駿先去一看。
蕭駿來到一片已是雜草叢生的田野上。
肉眼可見,到處是死者的遺骸,他們的身上穿的還是春夏之季的單衣。
蕭駿走上前去,上面爬著的蟲子,腐爛的尸臭,軍中不少人嘔了出來。
岳鵬舉,帶著他麾下的將士,將這些尸體堆積,開始挖掘一個接一個的深坑。
蕭駿捏住鼻子,叫來眾人打掃戰場。下令大軍后撤,在遠處駐扎。
安排人手,將那些暴露荒原的尸骨進行掩埋,來年的這里,可能長出植被。當然,此地流亡的百姓,可能更希望化作稻粟。
大軍就這樣干了兩天,軍中不少人因此痛哭,他們可能在里面看到相識的人,為之哀痛,以至于傷了身體一天咽不下米水。
蕭駿從地上,捧起一刨土,細看這土還是紅的,眼角的淚水不禁下流。
待風吹起,手便逐漸松下,泥土沙塵順著風飛了起來,吹到遠方去了。
“愿你們長眠安息,乘著此風,帶著靈魂,回到心安故鄉去吧。”蕭駿,接著又用不同的語言吟了唱了三遍。
就這么一個簡單的舉動,蕭駿在軍中,就獲得了極高的尊重,畢竟自己現在的軍隊幾乎都是收編的黃巾軍了,在回去的路上,遇到饑餓的他們,還要將他們收編才是,人是救不完的,但能救還是救吧。
埋葬昔日的戰友,望戰爭早日遠離。
最后實在埋不過來,蕭駿只得在自己這里已經成常規的方法,將他們火葬后,再挖再填入土中。
夕陽西下,眾將領開始陸續扎營休息。
蕭駿,看著寫著獨特字體,第一眼下去,就知道是誰寫的了。
怎么形容呢人家寫字都是一撇一捺看起來井井有條,工整他的字很是特別,像是小孩拿筆畫拼字,斷斷續續。
蕭駿感嘆道“工匠的技巧,跟藝術家沒有什么區別。隨著時代的跟進,技藝有很大進步。”
內容簡單明了,是先前吩咐的工匠李定寫的神臂弓已做好,還望速來。
軍器司
“大人,這是您要的弓弩,在下,已和眾兄弟,打造出來了。”李定,雙手捧著神臂弓,獻給蕭駿。
這神臂弓的結構,與蕭駿常見的踏張弩不同。似弓而旋鐙。以鐙距地而張之。
以檿為身,檀為弰,鐵為登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扎絲為弦。弓身長三尺三寸,弦長二尺五寸。
宋代一尺316,弓長約1米又4厘米,弓弦是79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