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十余人都站了起來,稍稍轉身,然后一齊躬身拱手行禮,“見過陛下。”
皇帝落座,然后招呼大家坐下,然而周長風三人本就無處可坐,他們并排佇立在皇帝右后方幾步遠的地方。
這兒的每個人都是大忙人,沒有多余時間浪費,所以會議不可能毫無準備,否則極容易陷入無休止的扯皮推脫之中。
在這之前,有關議程早都安排好了,具體議題也都逐一羅列于紙上,開會之時非必要不許岔開話題。
首個議題最為簡單直接,是關于皇太子的追封與下葬的事。皇太子英年早逝,太上皇執意要將他追封為帝,直接下葬于現有的陵寢。
朱泠婧自然不可能有意見,大臣們也都贊成,皇太子這些年來的奔波與付出都是有目共睹的,名義上的追封于情于理都恰當,只是要多建一座陵寢罷了。
許多時候,新皇一繼位就開始修建陵寢了,朱士堰的陵寢動工的比較晚,大概是十年前才陸續開建,在工程機械的幫助下大半年就完工了。
讓人唏噓的是,之后要下葬的卻并非本人,而是其子。
這個議題在現在起到的作用似乎是讓大家熟悉氛圍一致同意之后,許久未曾召開的御前會議變得輕松了一絲。
接下來,外務閣臣余慎華站起身來,對近來的世界局勢作說明。
“八月二十七,英、法、俄三國特使齊聚于埃及開羅,商談有關協同限制德國的舉措,具體內容尚且不知,但很大可能更側重于軍事同盟的籌備。”
“本月初四,意大利與奧地利爆發邊境小戰一場,前者大敗而歸,低調公布傷亡四百余人,但據我駐維也納公使館報告,其實際折損上千,另有大炮汽車若干。”
“本月初九,俄國杜馬通過了總動員法修正案,旨在進一步細化征召,加快征召流程;同時,他們又還有所擴軍,新編了十五個步兵師。”
“十八日,依照總統令,美國方面在已經實施的二次文森法案基礎上新增了一座八千噸浮船塢和十艘大型潛艇。”
他的話音落下以后,諮政院總裁陳介禮開口發問“德國方面這兩日可有反應至少大前天時還未有任何消息。”
“沒有官方對外消息,他們一直沉默。”余慎華回答道。
隨后,丞相高慶魁站了起來,掃視了一圈在場的十余人,開口道
“陛下、諸位,當今的形勢日漸緊張,不容樂觀啊。”
“歐洲方面,德、奧等國與英法俄勢必要起大戰,二十年前是雙方都筋疲力盡、無力再戰,現在休養之后自然不可能長久相安無事。”
“在我國朝這兒,英國人謀劃調遣一支大軍前來震懾,制約我軍步伐。荷蘭人如影隨形,也在竭盡全力組織防備。”
“可不論如何,英國首重歐洲,荷蘭又已沒落得不成樣子,縱然二者聯合頑抗會有些麻煩,但不足為懼。”
“與之相比,在大洋彼岸看似置身事外的美國才是必須提防的,海軍條約到期后,美國人的造艦計劃堪稱龐大。”
“可以預見的是,最遲一年半以后,其太平洋艦隊便可相對我海軍全體不落下風。”
“歐洲的戰爭一旦爆發,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勢必會長期化、廣泛化、嚴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