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奧馬哈城的清晨就猶如西海岸大城市的鬧市一般熱鬧。
會戰前后逃往鄉下避難的奧馬哈市民陸續回到了奧馬哈城。
但這不是奧馬哈城大清早就如此熱鬧的主要原因。
奧馬哈如此熱鬧的原因在于普拉特于一周前正式解除了維持五年之久的出關禁令。
克魯格經略普拉特河谷的時代,為了將移民留在普拉特河谷,頒行禁令限制普拉特河谷地區的居民出關,避免當地人口流入北方統治區。
現在大部分中部邊疆地區已經不是北方統治區,出關禁令自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最早一批奧馬哈城的新移民是乘坐火車來到的奧馬哈城,作為太平洋鐵路上的一環,奧馬哈城和普拉特之間有鐵路相連。
這批乘坐火車的新移民在解除出關禁令的第二天就抵達了奧馬哈城。
不過這批移民的人數是最少的,火車運輸效率雖然高,可運力比較有限。
更何況現在戰事尚未結束,作為邊疆地區和西海岸之間唯一的一條運輸大動脈,太平洋鐵路所要承擔的任務仍舊十分繁重。
依舊有一半的鐵路運力用于軍用,以保障前線部隊的補給。
前線部隊所需的生活物資尚可以調動奧馬哈城、堪薩斯城、以及得梅因等地繳獲的北軍物資。
然而西軍和北軍的彈藥不通用,前線消耗的彈藥仍要從普拉特的兵工廠,乃至薩克拉門托的兵工廠調運。
為最大限度地利用鐵路運力,負責運營太平洋鐵路的中央鐵路公司甚至售賣起了火車車頂的頂票。
通往奧馬哈城的火車車廂載貨,車頂載人已經成為了常態。
更多的移民則是從普拉特乘船沿普拉特河來到的奧馬哈城。
乘船的移民在解除出關禁令的兩三天后,也陸續抵達了奧馬哈城。
目前中部邊疆地區最寶貴的不是物資,而是運力。
蒸汽船、排水量超過五十噸的正經船只,已經很難在后方見到,就算見到,也基本都是被軍方征用的船。
移民們只能乘坐舢板小船,甚至是木排、皮筏順流而下來到的奧馬哈城。
為了解決運力不足的問題,移民委員會不僅花重金從占領區買船,就連從普拉特河里打撈上來的北軍沉船,也被移民委員會買下,拖到奧馬哈的造船廠進行維修。
船只已然成為了當下密西西比河流域最為緊俏,升值幅度最快的貨物。
畢竟鐵路受到軍方和政府的管制,普通人很難從鐵路的運力中分到一杯羹。
水路就不一樣了,只要有船,無論是誰都能在河道上跑船。
戰前密西西北河流域排水量50~100噸的小型蒸汽船視船況價格為6000~15000聯邦美元。
現在20000共和國美元都未必能夠買到一艘立馬就能跑的小蒸汽船,就這還是有價無市。
至于中型和大型的蒸汽船,那更是想都別想,就算有,也早被軍方捷足先登了。
民間能夠買到的船只多為木制平底船、改良型龍骨船、以及內河縱帆船。
由于近期售賣船只的利潤實在誘人,伊利諾伊州乃至田納西州的船販子不顧北方聯邦的禁令,冒著被送上絞架的風險將船開到西控區公然售賣。
伊利諾伊州和田納西州船販子所售賣的船,一度成為了中部邊疆地區最大的船只來源地。
“二哥,你花那么多錢買船做甚?這可是咱們全族的全部家底啊!”
“二哥,這是咱們全族人四年來攢下的全部身家,就換來這幾條破船,實在劃不來。”
“你懂得屁,沒有二哥,哪有咱們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