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多維科是有名的詩人和劇作家,在專業領域里傲氣十足。
現在腓特烈說他的劇本有問題,有些不服氣,認真地說:“這部戲的前三幕我是按著達弗朗舍講的內容來寫的,第四幕回家鄉的內容是他的一個計劃,我認為沒有問題。”
腓特烈只是問了他一個問題:“劇中達弗朗舍的成功是有貴人相助,那么,為什么貴人肯幫助他,而不是別人?”
盧多維科剛想回答,突然發現這個問題沒那么簡單。
達弗朗舍是個外國來的敗家子,已故的父親只是政府部門的普通職員,平民家族的地位比盧多維科這樣的落魄貴族還低很多,在韋森堡城舉目無親。
他的人品、權勢、地位、財富、血緣關系都是負分,人家貴人憑什么幫他,去幫自己關系網里的人不好嗎?
相貌什么的更不用說了,盧多維科覺得自己比達弗朗舍帥好幾倍,在那邊那么久就沒見過什么貴人。
盧多維科回憶和思考了許久,確實無法解釋韋森堡城的貴人為什么愿意幫達弗朗舍,疑惑地說:“是啊,為什么達弗朗舍會得到幫助呢,難道他身上有什么我沒發現的閃光點?”
他越想越覺得這個問題無解,一個“憑什么”就讓運氣之類的理由無法解釋了。
腓特烈對他說:“這個問題分為兩方面。”
“第一個方面,為什么達弗朗舍在老家時是個敗家子,來到韋森堡城后就開始發財了。”
“第二個方面,為什么別人不行,而他就行了。”
盧多維科陷入了更深的沉思,進而發現這個問題并不簡單。
回顧以往的戲劇,劇情都是看似平凡的主角在走投無路時意外發現自己隱藏的高貴身世,要么是遇上自己或祖上無意中幫助過的貴人,最后天降貴人來解決眼前的困境。
這個套路已經有上千年了,最大的變化不過是貴人身份。
在光明教會出現前的貴人是諸神,后來是光明神,再后來教會覺得用祂庇護偷情之類的過分了,認為祂不能隨意出現在舞臺上,最后才變成了國王和大貴族。
現在這個套路放在達弗朗舍的身上,那就說不通了,人家沒有理由幫他啊。
在盧多維科的思考陷入困境的時候,腓特烈問他:“達弗朗舍這部戲你賺了嗎?”
要是在今天之前,盧多維科會很驕傲,現在則羞愧地回答:“當時我是以您的領地中發生的故事作為噱頭,賣給很多劇場,賺了不少錢。”
“現在想來,我是出售偽劣產品,在韋森公國是要被罰款的。”
腓特烈自然不會罰他的錢,順著話說:“我們不妨把你的這段經歷加工成一個劇本。”
“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年輕劇作家,只是生活的地方領主不喜歡看戲,那里沒幾家戲院。”
“戲院也只向一個德高望重的劇作家買那些陳腐的劇本,你的劇本根本賣不出去。”
“后來你接了一個翻譯的工作糊口,和老板去韋森堡城做生意,在那里遇到了達弗朗舍。”
“你覺得達弗朗舍的經歷很有意思,所以回來后辭了翻譯的工作,專心以他為原型寫了一部劇。”
“劇本寫好后你陰差陽錯坐上了去外地的船,到了一個舉目無親,但戲劇發達,劇院眾多的城市。”
盧多維科聽得很認真,落魄才子一鳴驚人咸魚翻身也是經典劇情。
但腓特烈沒有繼續說下去,盧多維科等了好一會后見他只是舉杯喝茶,不再說了,急忙問:“后面呢?”
腓特烈聳了聳肩,說道:“雖然很多人認為我是商業天才,但我沒賣過劇本啊,總不能在街邊擺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