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樂章最令人感動的瞬間,或許就是這個獨奏華彩到再現部過渡的地方。
范寧用深沉而熱烈的表情,對沉寂已久的樂隊作出指示,“這就是我們始終在等待的重逢”。
在希蘭上下紛飛的分解跳弓華彩下,樂曲開頭憂愁而典雅的主題在樂隊重現,長笛和雙簧管的吹奏如月色透出云層,再次灑落在幽靜芬芳的玫瑰園里。
“我不行了,怎么會有這么凄美又溫柔的再現部”
“還好這個片段能回放,等我拿到唱片一定要回放二十遍”
“它滿足了我的期盼,這個尋常作曲家一生難覓的主題,配合如此巧思的再現方式,簡直滿足了我所有的期盼”
聽眾們就像被喂了口精致又清甜的點心,在品嘗的同時又忍不住想掉淚,沒什么別的原因,人類單純的本能反應。
主題重現后,樂隊和獨奏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再次引出半音化的,柔弱中帶著堅韌的連接部素材,數次醞釀后,力度和情緒被逐漸推至激烈,一連串的急速經過句和爬升的雙音,將第一樂章帶入輝煌的結尾。
有趣的是,這里的音樂從來沒有過終止,尾聲的最后一個和弦中,大管吹出的低沉b音直接連接到了嫻雅溫柔的新開始,并上爬半音,成為c大調的開篇。
第二樂章,行板,68拍,在木管和弦樂組幽靜而舒緩的序奏后,一支清亮透徹的小提琴旋律,在希蘭弓下緩緩流出。
為了表現其獨有的歌唱性音質,她顯然對主題每一個音符的發音都有所思考,右臂的運弓動作平穩流暢,連綿不斷,沒有任何的停頓或重音,力度上也沒有任何壓弦的效果,竭盡可能地讓那些優美的旋律從指尖流淌。
“希蘭經此一戰,應該同樣進入公眾視野了,安東要是知道這一位學生,一位女兒,今日能有如此成就,不知道該有多高興。”聽著舒緩的行板,聽眾席上的維亞德林愜意地輕晃著頭。
指引學派近一年多出的兩位極度優秀的年輕會員,無疑讓他此前因陳年往事而郁結復雜的心情一下舒暢了許多。
“所有的小提琴協奏曲當中,再沒有哪首的慢樂章,能完美配上小姑娘這純潔高尚的氣質了范寧這提獻于她的創作真是花了心思。”
另一處的麥克亞當侯爵,看著身邊兩位皇家美院的大師阿施爾和梅耶拉正伸著右手跟著行板的節奏徜徉搖曳,心中不由得感嘆和深思起來。
行板的第一部分以顫音結束,這時出現了定音鼓的暗流涌動般的滾奏,圓號和小號仿佛是要打破之前的寧靜般,用堅定莊重的音響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氣氛,緊接著樂隊的雙簧管、小提琴和低音提琴先行合奏出第二主題。
希蘭在這里短暫了休止了5個小節,她頸部夾琴,雙手調了調弓的松緊旋鈕,同時靜靜醞釀情緒的細膩變化。
范寧感受到了她投來的目光,于是想起來了那晚合奏時,她表示過這里是除了第一樂章主題外最喜歡的片段,
于是他在示意少女進拍時,不忘眨了下眼,似乎在說“我也感覺到啦”。
希蘭臉蛋上淌著笑意,奏響應答樂隊的音符,這里是小提琴的二聲部織體,低音聲部由流動的三十二分音符組成,猶如空氣中打旋飄落的枯葉,上方則是這條凄美而莊嚴的第二主題,正如“在一個陰郁的午后,凝望華麗宮殿后花園里的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