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休息一下”
“主要取決于您。”范寧搖頭。
從“超級大平層”的落地窗向外看去,外面傍晚的暮色已經降臨。
“我無所謂,主要看你。”
“我的狀態比來時還要好。”
“你不需要用餐可以叫人送點吃的上來。”
“進餐上了這種課,還需要進餐”
范寧只感覺自己精神越來越明朗,思維越來越清晰,整個手指和身體都在蠢蠢欲動。
自己的靈性狀態恐怕已不在堪堪九階入門的程度了。
他把普羅科菲耶夫c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的總譜往上一架“會長,您要是沒有意見,我可以彈到明天天亮”
“繼續。”維亞德林喝了一口果茶。
范寧在心里走了一遍悠揚的樂隊序奏,腦海中的弦樂震音逐漸高漲,然后舒緩和寧靜被打破,他雙手齊刷刷地奏出明快、歡愉而節奏感十足的鋼琴主題。
彈得略微有點趕,不到半個小時,三個樂章接近尾聲,他雙手彈出狂暴而密不透風的八度結束句,以炫目和窒息的輝煌音響將樂曲推向高潮。
汗水從鼻尖滴落,范寧氣喘吁吁地整理衣著,然后從胸前掏出手帕擦了擦額頭。
太難了,普三太難了。
總覺得哪里差點意思。
“你這三部鋼協的風格變化果真有趣,都能看出鮮明的北大陸霍夫曼民族特征,但作曲語匯的激進程度又在依次遞增。”
維亞德林評價完后,繼續開始了范寧所期待的歸納和點撥。
他對柴一用的關鍵詞是“點”、“線”、“面”,拉二是“指法”和“踏板”,而普三只用了一個詞。
“重音”。
“想展示出這部作品的特質,關鍵就在于把握住各片段重音的精髓,營造出活力四射或光怪陸離的打擊效果”
“第一遍的初印象,或許歸納不完善,不過你大概可將重音歸于四類處理方式。”
維亞德林侃侃而談。
“第一種,指尖重音,大概是對應記號,一般用于等弱力度音群中的相對強調,你的第三關節要積極運動起來,落鍵直接輕松,再來一點小小的顆粒性。”
“第二種,指節重音,大概是對應記號,下鍵速度相對更緩,揉進去。
“第三種,手腕重音,或可想象音符上面有個倒拱形u的符號,手指觸鍵后,手腕帶動指尖轉動一下再提起。”
“第四種,最強的錘擊重音,想象倒拱形的符號更銳v,一般在f及ff以上力度中運用,觸鍵凌厲快速,第三關節架好,指尖硬挺,突出強烈的打擊感。”
“看第15小節的這里,用哪種”維亞德林示意范寧注意第一樂章主部主題的一個。
范寧從第9小節進入,當彈下那個音符時,他想象著指尖被手腕帶動,疾速在上方轉出了一個u形。
“很好,第17小節,雖然你自己沒寫重音,但右手第一個降e完全可以施以最強的錘擊重音。”
范寧從開場重新進入,當彈到這里時,他手腕從高處直接落下,指節凌厲而快速地觸鍵。
舒服了。
“第27小節,你的第一個d音感覺找著了,但你又只標了這一個,建議你三個一組,首音全部如此處理。”
“這個連接部,第41小節,和弦也一樣,用力錘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