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冠名”
“一種藝術新領域么”
“怎么個玩法”
范寧提出的這個概念很新奇,好像從未聽過,就連在場充當見證人的漢弗萊司長,都忍不住追問起來。
所有人都在等著他闡述。
“一種藝術與市場相結合的商業模式。”范寧笑著解釋道,“嗯,這雖然有商業性質,但我保證它會很優雅,很有文化品位”
他拿出數份草擬的合作意向書,讓隨侍分發下去。
范寧的解釋和定性,讓接過去的紳士淑女們饒有興趣地起來。
“我就其中幾個主要版塊,向諸位簡短闡述一下。”
在第一部分板塊,范寧對擁有肯特牌汽車的車主階層和藝術品味作了歸納;
對肯特汽車公司的競爭汽車品牌名單進行了梳理;
對經常出席音樂會或美展這一類藝術場合的賓客群體作了分析。
并對相關藝術活動的各類曝光渠道作了分析
在第二部分板塊,范寧列舉了公司接受“藝術冠名”合作后,可享受到的一系列權利。
最核心的是,在音樂會項目名稱前面,冠以品牌方“肯特之夜”的前綴,并要求媒體在報道時維持此格式;
然后比如在特納藝術廳幾處醒目位置,設置至少為期一年的“藝術合作伙伴”展示區。
如在音樂廳檢票大廳里,向聽眾展示一輛肯特汽車公司的豪華車型,公司可安排講解員從工業設計的角度分析它的藝術理念和文化淵源。
如音樂會門票、海報、曲目單上將帶上自己公司的商標;
如他們的老客戶可獲贈票,以及帶范寧署名的邀請函,可享受中場休息時的精美茶歇;
大客戶則可獲得受邀觀看藝術家們走臺排練的限量資格
范寧玩出的花樣,把對面幾位肯特汽車公司的家族高管驚呆了。
他們的初衷是準備一筆贊助金,以“商業合作”名義來和偉大藝術家攀上關系。
可和范寧談著談著,這幾人突然意識到,這事情到底是誰“贊助”誰還不一定呢
大財閥在乎名聲和品位,但擴大利潤仍是其本能的思考,他們的負責人可不是傻子。
范寧的這種營銷宣傳資源,比像個傻子一樣地砸錢,投放那些該死的地鐵、電臺或商業樓廣告位的效能高多了
這種宣傳的受眾精準度,對文化品味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以往根本不在一個層級
比起公司每年無底洞一樣的營銷資金,這投出去的錢真不算多,而且大概率還能從未來的市場增量上賺回來
這位范寧指揮先生提出的“藝術冠名”思路,可真是太他媽有意思了
為什么他要玩藝術啊,為什么他不去做生意啊
那位肯特汽車公司家族高管,原本的計劃是以公司名義,向舊日交響樂團5000鎊資助,外加以家族二小姐的私人名義,贈送范寧這位藝術總監一臺差不多價位的豪華轎車,也就是贊助總價值約一萬鎊。
結果經范寧一陣玩點不一樣的“忽悠”,最后走出洽談室的時候,他簽的東西換成了一疊初步合作意向書。
涉及到己方的核心款項,是用總票房價值的30為舊日交響樂團音樂會作藝術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