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鏗鏗”
猶如鋼鐵砸擊金石,維亞德林大臂下沉,十指抓鍵,踏板深踩深放,彈奏出輝煌絢麗的降d大調柱式和弦。
堅定的34拍節奏型逐漸隱沒為堅實的音響基礎,在此之上小提琴與大提琴合奏出寬廣悠揚的樂隊主題。
在某一個樂隊氣息走向下坡路,情緒張力似乎快要釋放殆盡的時刻,維亞德林終于歸于主位,以更加激昂的破空之勢開始主題的呈示。
這里的音樂性格與提歐萊恩的霍夫曼式民族精神不謀而合,音程和線條顯得有些“粗”,也沒有紛繁瑣碎的節奏織體。
同樣通篇采用雙手大和弦齊奏,似勁風迎面,驕陽直射,無比欣悅,無比暢爽。
一如寬廣而壯麗的北國風光。
這位傳奇鋼琴家“李”輝煌的技巧和霸道的氣勢,讓部分昔年的忠實擁躉重陷狂熱,也讓隔了一個時代才走進音樂廳的年輕樂迷,終于明白了上一代樂評家的那些文字,絕非夸張之說
在現場聽“李”演奏的人,是根本無法擁有自己的情緒,也無法自主呼吸的
像第一樂章主題這樣,彈法高昂熱情的段落,你也會口干舌燥;到了副題和連接部某些情緒充滿沉思和迷離的片段,你也會垂淚漣漣。
至于某些富有戲劇性或諧謔曲的樂思處,他選擇用何種呼吸方式處理樂句,你也只能跟著這個節奏,而無法在與鋼琴家不一樣的起伏點上換氣
也難怪在某些疾風驟雨般的連續八度華彩段落,會有那些肺臟虛弱的少女或貴婦們,因情緒過度亢奮而窒息暈倒過去了。
“極致的音樂感染力。有池的靈感作用,也有燭,但如此來看,我似乎第一次意識到,若是創作與理論傾向于燭,指揮傾向于鑰,那么演奏之事則更傾向于池手指機能、發力方式、如何保持體能、如何科學呼吸、如何傾聽自己的發聲效果又如何在觸覺層面做調整,這都是感官之道,如果我將來想在鋼琴上有更高造詣,或許應將血性與感官的秘密作為第三研習方向”
到了第二樂章時,在溫柔甜蜜,如夢如幻的徜徉溫情中,范寧有了小部分精力去思考維亞德林此前所展示出的演繹手法,盡管今晚自己承擔的角色不同,但鋼琴課上的收獲無疑加深了他對作品的整體理解。
細膩幽婉的行板尾奏被鼓響打破,第三樂章極短的樂隊序奏,瞬間將聽眾帶入了一幅極富民間氣息的歌舞場面。
第5小節,鋼琴奏響回旋主題,維亞德林通過雙手的三度跳音、位于第二拍的加重和諧謔的裝飾音奏法展現歡快火熱的舞蹈。
大量斷音節奏的運用,使音樂變得像踢踏舞步般輕盈狂放。
副題的旋律則更加抒情悠揚,似一曲農忙時節洋溢著泥土與青草芬芳的田園頌歌。
“會長說的不錯,我能在獨奏中做出的處理,未必在協奏中能同樣作出。這不僅是與樂隊在音響上的抗衡,還涉及到如何與指揮的意志保持合作又競爭的關系”
“如今我在這三首鋼協上的功夫,也就是個視狀態在一流現場和二流現場之間徘徊的狀態練習和思考還要進一步深入,嗯,新年音樂會的那首終曲,我的選擇相當不錯,既能把合唱團拖上去練一練,自己的鋼琴也可以初步檢驗成效,到時候樂團指揮請誰合作呢”
對于范寧而言,此時與維亞德林合作指揮鋼協,無疑是另一種生動的鋼琴課視角,他在演繹的同時,一直都在感受著種種細節并報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