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事者做了件更損人的舉動。
他明顯是提前購好了頭幾天的刊物報紙,把某些媒體的“理性發言”文章,給直接用剪刀剪下來了
然后直接用膠水糊到了自己的留言貼上,作為“引用回復”。
「天吶,究竟是誰給這位先生的勇氣,讓他去質疑一位寫出“調小協”的作曲家的“d大調小協”質量」
藝術界風評轉向,并從印象主義的爭辯中抽身出來,紛紛贊頌范寧指揮儼然已成為浪漫主義音樂的領軍創作者。
而第三晚和第四晚,他們卻聽到了極具本格主義美感的兩場首演
由大提琴首席羅伊小姐帶來的c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那或甜美、或華麗的宮廷氣息,樂觀、明朗中帶著幽默的樂思,均衡克制的古典演繹手法,無懈可擊的技巧這一切都與她高貴優雅的氣質如此般配,如此讓人為之傾倒
由長笛首席瓊小姐帶來的g大調第一長笛協奏曲,則是一次純粹心靈的洗禮,少女所傾吐出每一個樂句都閃耀著靈動輕盈火花,那些機靈輕快的吐音與跑動,連貫完整,流暢自然,沒有矯揉造作的妝容,句句都是那樣誠懇真實,每一個細微的心理變化,都生動地用音符表現了出來
「舊日交響樂團是真的出人才啊」
留言墻上的內容不斷地往前延伸。
提歐萊恩文化周報主編唐耶圖斯在第四個晚上,留下了他對范寧專業客觀又不吝贊揚的評語
「當這位作曲家、指揮家的樂隊開始演奏時,所有的樂器都在說話,每種從屬的聲部,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也許是無關緊要的,但經過卡洛恩范寧的妙手,往往就成了舉足輕重的主要部分。只要他認為需要去進行調配,它在我們的聽覺里馬上就變得令人著迷,而不再是原來死板的樣子看啊,有對位法的音樂,和沒有對位法的音樂完全是兩種模樣」
而當第五個晚上,傳奇鋼琴家“李”再度登場,為大家帶來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時,聽眾們無一不被那壓抑、深沉、狂暴的力量所深深帶入其內,而在樂曲從痛苦中展開身軀,放聲高歌之時,越來越多的聽眾,在席位上流下了熱淚。
北國的提歐萊恩民眾,或許真的和前世的斯拉夫民族一樣有一種虐戀情節。
非阻滯不能心向陽光,非痛苦不能感受愛戀。
“拉二”如此濃重的感情,如此深淵般的痛苦當晚范寧與“李”的聯袂演繹,對聽眾情感的沖擊實在太過強烈了。
當那幅北國大地的壯闊畫卷徐徐展開時,漫無涯際的原野、蕭索凋敝的公路、厚重低垂的云層狂暴的震撼與哀怨的悵惘開始交相輝映。
渺小的旅者在蒼茫天地之間奔跑,奔涌的愁思深不見底。
這一晚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東西,出現在了留言墻上。
「多高尚啊它賦予的希望就像絢麗的晚霞,盡管只是黑夜來臨前的一抹余暉,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亮色。」
而有一位樂迷所留下的真誠言語,引發了無數市民強烈的共鳴,被各大媒體爭相轉載
「感謝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莪又如何能想到,我這個庸碌的人,我這條悲哀的生命,竟然有一天也能去天空上看看,去看看朝陽與明月的光華,去看看我們腳下的大地。沒有什么事情不能過去,我的生命第一次離輝光如此之近,就算一切將失,無物長存,我也覺得我是能被救贖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