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后的傍晚。
緹雅城郊狐百合原野,史坦因納赫山脈尾脈,古典吉他大師托恩故居附近山坡。
從這里往下可以看到范寧即將搬進的、教會為其安排的新居所。
它是一棟造型復古的雙層組合別墅,俯瞰來看大致呈一個“”形,一頭擁有一個環形的半開放式庭院,二樓是主人的工作與起居室,而另一邊則是精致的連排連廊房間,背面墻壁石磚上爬滿著盛開的花藤。
“我之前不曾聽聞阿波羅與馬西亞斯這一秘史,但神之主題的提法明顯出自我們神圣驕陽教會,它也的確被認為是d小調。”
瓦爾特駐著手杖,陪范寧在山坡上并肩散步,露娜和安兩人亦步亦趨地跟在幾米后方的花海里。
這是第三場談話,在別墅清掃人員即將收尾的前夕。
“它的和弦記法是d小三和弦,還是d小大七和弦”范寧問道。
兩者都含有rea這三個音符,唯一的區別就是后者上方額外多出一個do。
這也是它們聽起來一個協和悅耳、一個暴力粗糙的原因所在。
“d小三和弦。”瓦爾特的回答沒有猶豫,“教會的高層們循著啟示認為,神之主題一定是條圣潔、質樸、富有古典而均衡的美感的四小節旋律,它的前兩個小節或許都是由主和弦的內音組成,即rea,而后面的變化也一定簡潔明了。”
“不排除后面的旋律走向有出現do的可能性,因為這也是d和聲小調內的升vii級導音,但記法上一定不會疊著記為reado,這是兩回事情,與神之主題的特性不符,除非是有人故意曲解。”
所以凝膠胎膜信物上的變化,的確是后來才發生的范寧確認了這一點。
“說說在音樂比試中探討神之主題的圣阿波羅。”
“圣阿波羅是我們教會的四大沐光明者之一。”瓦爾特依舊答得很快,“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從何塞因大師的這幅油畫來看,那位頭帶月桂葉冠、持里拉琴的年輕人形象正是圣阿波羅無疑。”
“他的活躍年代是沐光明者中最靠后的一位,主要布道事跡均在新歷的35世紀,因此其史料考據的詳實程度也相對較高,在第3史的圣雅寧各和圣來尼亞之上”
“那么四大沐光明者,還剩的一位沒提的是誰”范寧問道。
“圣賽巴斯蒂安。”瓦爾特對自己教會的歷史,具備一位此前的中位階有知者該有的熟稔程度。
“圣塞巴斯蒂安”范寧重復了一下這個名字,他似乎在當初巴薩尼吊唁活動上,聽米爾主教在開啟“考題”的禱文中提及過。
“沐光明者和大主教之職是包含的關系。”瓦爾特說道,“歷任大主教有64位,但沐光明者僅有4位,他們是實力更強的大主教,而圣塞巴斯蒂安又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他生卒年不詳,事跡零散不成體系,據推測,活躍年份可能早于第3史中期。”
相當于他們四人是被正神教會承認的、官方原旨意義上的“圣者”或“使徒”。
“所以沐光明者是怎樣的實力”
“邃曉之上,按照您的說法他們應叫做執序者。教會也許還有其他執序者存在,但他們無疑是升得更高的古代強者,如果現今仍存世,或許能和波格來里奇正面抗衡一番,但他們的事跡好像都徹底停留在了過去”
范寧微微點頭,并暗自進行了一些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