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唱吧伙伴,縱情歌唱,我們愉快地去流浪,
我聽到水磨的聲音在清澈的小溪旁”
她的每一樂句、以及樂句與樂句之間的線條,都在潺潺流水聲中弱起,避免突強的開始音與伴奏脫節,人聲與鋼琴配合得天意無縫。
這時瓦爾特雙手一個短促的齊奏,接著,在右手持續的c大調半分解和弦中,左手以突強的力度落鍵,從變化音進到g音,接著化為小碎步一般的跳躍形態。
似奔跑的主人公突然風風火火地停下腳步。
第三首,止步。
“遠遠望見一座磨坊,四周環繞著赤揚,
水車聲聲歌唱,歌聲多嘹亮。
喂,歡迎你,歡迎你水車甜蜜地唱。
看那房舍多親切,看那窗戶多明亮”
這下子,夜鶯小姐的甜美歌聲,讓絕大多數聽眾都意識到了這部作品的敘事連續性從“流浪”,到“去何方”,然后“止步”遠眺磨坊,這位主人公終于到達了他的目的地。
絕妙的安排,絕妙的寫作手法呂克特大師在心中連連嘆服。
“聲樂套曲”這個單詞,在古雅努斯語中的拼寫方式與德語“iederkranz”相似,直譯的話應是“歌曲的花環”高明的作曲家們歷來就有這樣的傳統,他們擅長將一些情節上連續,結構又相對完整獨立的藝術歌曲編織起來,就像古代詠頌長詩的游吟詩人頭頂的月桂葉冠一樣。
那么順著這個情節,一段美妙的邂后應該要開始了吧
鋼琴奏出一段上下起伏,又帶著擬人化裝飾音的序引,第四首感謝小溪。
“你饒舌的伙伴是否也這樣想你歡笑,你歌唱,是否也這樣想
小溪說的對,有位好姑娘。那磨坊姑娘多令人向往”
扮演這位主人公的夜鶯小姐,眼里滿是期待的憧憬。
“也許真是這樣,我在這樣想,我心中一切期望都如愿以償。
找到這工作我如愿以償,得到勞動與愛情我如愿以償。”
鋼琴稍息后轉入a小調,瓦爾特右手彈下舒緩的雙音,左手則以附點和八方音符的組合奏出另一條對位旋律,形象地模擬出了水車交替旋轉的聲音。
“但愿我有一千條臂膀,我將使水車旋轉如狂
每當黃昏大家圍坐在場上,同把勞動后的憩息共享,
主人就會對我們講大家的工作都該得到夸獎;
那可愛的少女說愿常像今晚一樣,大家歡聚在一堂。”
情竇初開的青年與那位女孩相遇了,臺上的少女淺酌低吟著第五首憩息,她在幻想著自己有千百條臂膀,能通過辛勤的勞動換取女孩的鐘愛。
“我將吹動所有的叢林,讓磨盤轉得更歡暢,
讓那美麗好姑娘把我牢記在心上。讓那磨坊好姑娘把我牢記在心上。”
隨即歌曲重回大調,主人翁此刻已經深陷愛情,一連經歷著疑慮和焦急,聽眾們發現鋼琴的節奏重歸快速,并出現了激烈調性變幻。
“我不會問花朵,也不會問星星,
因為它們都不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慮重重。
我不是一位園丁,而星星高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