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原時空在此戰中作出突出貢獻、僅僅被授予上校虛銜、死后才被追授陸軍少將的謝敬元,在這個時空,卻時來運轉,不但成了名副其實的少將旅長,而且實權在握,可謂風光無限。
而謝敬元的搭檔,524團一營營長楊瑞輔,借助這陣東風,也如愿以償,成為了一名上校團長。
至于其他人就更別說了,尤其是很多老兵,在連升三級的晉升政策下,紛紛完成了由一名士兵到軍官的身份轉換,說是鯉魚躍龍門,一步登天也不為過。
就連原本只是低階士官的陸劍鋒和江浩然原身,都因為搭上了這趟順風車,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軍官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全員提拔之后,524團1營絕大部分官兵的編制都被打散,并重新規劃到了其它集團軍的名下。
其實也難怪,作為國黨部隊中最為精銳的三個德械師之一,國民革命軍第88師可謂是中的王牌部隊,絕對屬于精銳中的精銳。
像這樣的一支隊伍,除非遭遇戰斗減員,急需補充人員,否則,幾乎不可能招收新兵,也正因為如此,在524團1營之中,新兵遠比軍官要來得稀罕,就連上等兵都少得可憐,絕大多數都是久經陣仗的士官老兵。
這也意味著,如果這些士兵人人都能連升三級,那么整個一營,將有超過9成的戰士會成為軍官
好在整個一營也就400余人,且晉升的絕大多數又只是底層軍官,否則校長大筆一揮時,恐怕不會這么爽快。
但饒是如此,一下子多出300多名軍官,別說一個小小的524團消化不了,就是整個262旅、甚至整個88師,想要在短時間內完全消化、全部安排到位,也不是一件易事。
要知道,軍隊軍銜混亂的狀況,可謂是由來已久,即使國民政府幾次對軍銜進行了修訂,也沒能真正扭轉這種局面,銜高職低的情況依舊普遍存在。
當然,這種情況在足夠精銳的88師中雖還算不上嚴重,但也并未真正絕跡,所以,524團一營這些新近提拔出來的軍官,想要全部留在88師是不可能的了。
而此時又恰逢36師和87師這兩個與88師并稱
三大王牌的德械師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慘重,故而,這批新晉軍官超過九成,都被補充進了這兩個德械師當中。
不得不提的是,在原時空中,88師在淞滬會戰中同樣損失慘重,但在這個時空,因為參戰時間較晚,該師損失較輕,成了三大德械師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支部隊。
在此背景下,江浩然、陸劍鋒,以及原524團的170多名軍官紛紛被劃歸至第78集團軍第36師轄下,陸劍鋒和江浩然兩人運氣不錯,被分在了同一個連隊,并同在三排擔任正副排長。
隨著淞滬抗戰正式宣告失敗,兩人跟隨部隊撤往了蘇州。
1937年12月,第78集團軍參加了金陵保衛戰,擔任紅山、幕府山、下關、挹江門的一線防御任務,金陵外圍陣地失守后,第78集團軍緊接著又肩負起掩護長官公署及直屬部隊撤退的任務。
值此之際,金陵衛戍司令唐森智下令各部退入復廓陣地,但為了防止各部提前逃脫,他緊接著下令「各軍所得船只,一律繳交運輸司令部保管,不準私自扣留,著派七十八軍軍長宋希廉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這道命令原本沒有任何問題,但前提是要能夠山下一心,死守金陵才行。
然而,金陵戰事每況愈下,9日,日軍逼近金陵城墻,兩軍在光華門、雨花臺、紫金山、中山門等處激戰,光華門幾度被突破。
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限令金陵衛戍司令唐森智在10日午前交出金陵城,遭到唐的堅決拒絕。12月11日,松井石根下令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