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激烈的競價后,一位鹽商以十萬斤糧食、五千兩銀子的高價把這兩瓶酒收入囊中。
當然了,這十萬斤糧食并不都是細糧,細糧只有六萬斤,剩下的四萬斤是高粱、粟米和大豆。
因為烏長他們只要糧食,所以所有對酒有意思的富商都在購糧,所以整個府城的糧食都分散了,最后還是這位鹽商家里的存糧多,才讓他得了這個機會。
夏收已經結束,眼下除了豐昌府缺糧外,其他沒遭災的地方都是一年中糧食最充裕的時候,熬過這段日子,糧價肯定會跌,豐昌縣受災缺糧的消息畢竟不是什么秘密,有些頭腦靈活的商人已經在籌措糧食,準備運到豐昌府來賣了。
到豐昌府賣糧食的商人越多,那糧食的價格就越低。
豐昌府的老百姓也沒想過糧食能便宜到哪里去,只要著糧食能夠回到以前正常的價格,他們就得燒高香了。
對著辛勇,李和豫也沒隱瞞,辛家這酒這么值錢,他就是想瞞,那也是瞞不住的。
見李和豫神色異常,辛勇也猜到了他心里在想什么,當即主動說道“這酒我既然已經賣給了大人,那就是大人的了,大人有本事,有手段,那些酒才能這么值錢,要是在我手里,別說是高價賣出去了,不惹火燒身就是好的了。”
李和豫靠著自家的酒賺了這么多銀子,辛勇的心態也很平和,對于他們來說,一瓶酒能賣一千兩銀子,就算是買了一個高價,至于買家買了酒后從中得到了多少收益,那確實不管他的事情,也犯不著心里不平衡。
辛勇發自內心的贊道“能有您這么一個好官,是我們的福氣。”
穿越之后,辛勇可沒少聽林老爹他們說起這里的官吏有多腐敗。
通過之前的賑災銀子被貪污的事情,就能看出來林老爹他們確實沒有說錯,和那些貪官相比,李和豫確實已經算是難得的好官了。
聽辛勇這么說,李和豫嘆了一口氣“辛兄你不知道,我來常縣上任之前,我的先生送了我一幅字,字里一共就八個字,為官一任,照拂四方,先生的這句教誨,我是一日都不敢忘。”
李和豫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好官,他做的這一切,求的只是無愧于心罷了。
李和豫說這話的時候表情實在是太認真,就連辛勇,都有些被他這話給震住了,不由得愣了愣。
此情此景,辛勇也不好說那些大道理,畢竟這和他山民的人設不符,最后他只能干巴巴的朝李和豫豎了豎自己的大拇指,以示贊揚。
家了就只有辛芷和田冬秀,辛勇不放心,也沒在縣衙多待,正好李和豫還要去西市,又聊了幾句地里的種子后,他就主動提了告辭。
這次下山,辛勇他們并不急著回去,等他們再上山的時候,就該收地里的紅薯,到時候一時半會兒的肯定是沒時間再下來了,所以他們打算等東山村的玉米苗和辣椒苗移栽過后再回去。
作者有話要說小李真的是個好官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