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因為分發糧食的時候,李和豫忙得是腳不沾地,現在他每天天剛亮就去了縣衙,一直到完全黑下來后才有空回后院。
雖然朝廷補發的賑災銀子已經在路上了,但這并不代表整個豐昌府的人都能在家里躺平等著領銀子了。
昨日從府城來了信件,要求豐昌府內所有的縣城,務必得官民一心,趕緊補種糧食。
這離入冬且還有些時間呢,那地決計是不能就這樣空著的,無論如何都得種上糧食。
整個豐昌縣十幾萬人口,總不能全靠著朝廷的賑濟過日子。
冬日那么長,要靠著朝廷撥下來的那點銀子,都不用得到年關,一入冬就得餓死好些個人。
雖然大部分莊戶人家在洪水剛退下之后就已經補種上糧食了,但也有那些看著天熱,舍不得白白浪費那幾斤糧種的人。
眼下府城已經下了最后通牒,必須得補種糧食,府城上上下下的官員都得把這事當成頭等大事看待,要是有誰不把補種的事情放在心上,入冬后要是哪個縣餓死凍死的人超過了正常數值,那當地官員的烏紗帽就別想再戴了。
李和豫也不想常縣的老百姓入冬后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所以這兩天他和縣衙的衙役一直在常縣下面的村子里跑,為得就是了解村民們地里的補種工作。
因為辛家人租下了東山村附近好幾個村的土地,東山村那邊李和豫就沒去了,東山村的地里育了那么多的苗,那幾個村子里的地肯定是沒有空著的。
畢竟連最下等的地辛勇都愿意花一兩銀子租下,在當時的那個情況下,附近幾個村的人,各自登記自家要租出去的地是,那真是恨不得把田坎和自家的院子都給租出去換成錢。
縣衙大半的人力都在外面跑,常縣攏共就那么幾十個村子,忙活了兩天口,各村的補種情況總算是登記完了。
這天李和豫難得有空,想著自己這一兩個月買酒、賣酒,又換糧、發糧食的,各種事情亂七八糟的忙活著,已經很久沒有和妻子好好的聊聊天了。
為了討妻子歡心,李和豫還特地讓烏長去點心鋪子買了劉氏最愛吃的棗泥糕回來。
這段時間妻子辛苦,他忙著顧不上家里,家里家外都是她一個人操持的,前段時間為了賣酒,還一個人大包小包的,在路上奔波了大半個月回昌都賣了酒。
李和豫提著隨從買回來的棗泥糕,興致勃勃的回了后院,準備和妻子坐在一起好好的品品茶,吃吃點心,再聊聊家常。
然而讓李和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高高興興的回了后院,劉氏卻不在家。
劉氏不在家,她的隨身丫鬟也不在,李和豫把點心放在桌子上后,看著空蕩蕩的房間,一頭霧水的開口叫人。
李和豫作為常縣的縣令,家里攏共也沒幾個下人,他自己就烏長一個隨從,出門在外,有什么瑣事都是烏長打理的。
劉氏倒是有兩個陪嫁丫鬟,都是在娘家就磨合好了的人,不過他們來常縣的赴任的時候,她留了一個丫鬟在昌都照看兒女,自己就只帶了一個丫鬟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