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信世上確有“孟云月”這個人的存在后,沈清月開始尋找以前在凌州時,曾在沈府做過工的老仆人。
沈清月自有記憶起,便已經生活在凌州,后來父親升了京官,舉家搬遷時,有一部分仆人留在了凌州,其中不乏幾位在府中伺候了十幾年的老人。
薛崇楓主動提出幫她一起尋人,薛家雖一直在青川做生意,但在整個凌州也結識了一定的人脈,有他幫忙,沈清月找起人來也更容易一些。
他們先后找到了幾位曾在沈府為仆的人,他們其中有人在沈府待了十四年,可是那人也并不知道沈府有孟云月的存在。
沈清月努力回想著其他留在凌州的仆人,終于想起了以前府中還有一個沉默寡言的丑婆婆。
丑婆婆長得不好看,干枯瘦小,臉上長了一個大疙瘩,扯得五官都有些變形。她住在府中北邊的一個小小的院子里,甚少出來。
沈清月不知那丑婆婆的姓氏,只記得小時候丑婆婆偶爾會來找自己,每次都會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禮物,有時候是一只竹子打磨的竹蜻蜓,有時候是一只草編的小兔子,有時候是用碎布縫制的小狗或小貓
她送給自己的大多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卻精致可愛,沈清月雖然害怕丑婆婆的面容,但卻很喜歡她送給自己的小禮物。
但是這些小禮物不能給母親常氏瞧見,因為一旦被母親瞧見了,知曉這禮物的來源,便會搶過去扔掉,并斥責她以后不許再收丑婆婆的禮物。
沈清月最后一次收到丑婆婆的禮物,是一塊佛手玉佩。
這比以前她從丑婆婆那里收到的任何禮物都貴重。
丑婆婆告訴她,一定要保管好這塊玉佩,萬不能被旁人瞧見,尤其是她的母親常氏。
送完這塊玉佩之后不久,丑婆婆就從府中消失了,沈清月再也沒見過她。
小時候的沈清月雖然不懂,但還是聽話地將玉佩藏了起來。小孩子其實并不太喜歡玉石,所以也不會常常拿出來把玩,久而久之,便也忘了。
如今沈清月想
起丑婆婆的時候,才想起那塊玉佩的存在。
那佛手玉佩是用一塊黃玉雕刻而成,沈清月見到的玉器,大多是通透潤澤的白玉,那枚佛手玉佩是她唯一見過的用黃玉做成的配飾。
她問薛崇楓“薛公子,你見過黃色的玉石嗎”
“黃色的玉石”薛崇楓想了想,“你說的是黃翡吧”
“翡翠”
“嗯,怎么忽然問這個”薛崇楓問她。
“沒什么,就是忽然想起有一塊黃色的玉佩。”思及那玉佩的形狀,沈清月又問他,“那你可知佛手玉佩有什么寓意嗎”
“佛手玉佩,自然是寓意福祿長壽,”薛崇楓想了想,又道,“哦,似乎還有掌上明珠之意”
“掌上明珠”這四個字讓沈清月錯愕起來。
那塊佛手玉佩就算是一塊黃翡做的,也該十分貴重,以丑婆婆的身份,根本送不起這樣的禮物,除非是別人托付給她送給自己的。
那玉佩既然有“掌上明珠”之意,莫不是送玉佩之人,就是孟云月,她的親生母親
沈清月決定去找一找那位丑婆婆,雖然不曉得她還在不在這世上,但總歸是一條線索。
雖不知丑婆婆姓甚名誰,但沈清月又去找了之前問詢過的府中的仆人,終于得知丑婆婆在十三年前,也便是沈清月五歲的時候離開了沈府,似乎是去了青川。
也便是沈清月現在住的青川縣。
薛崇楓一聽沈清月要找的人就在青川,便將找人的事情攬了過來,仔細問詢了丑婆婆的樣貌及大致的年齡,因著丑婆婆臉上長有疙瘩這一明顯的特征,薛崇楓很快便找到了這個人。
只是她已經在十年前去世了。
饒是如此,沈清月還是去見了丑婆婆的家人。
丑婆婆離開沈府后,便與兒子和兒媳住在一起,沈清月便是從這位兒媳口中,打聽到了一些丑婆婆以前在沈府的事情。
丑婆婆的兒媳說“婆母以前在大戶人家做仆人,伺候的是一個不受寵的小妾”
“小妾容貌美麗,遭主母嫉妒,委頓在府中最小最偏的院子里”
“小妾生育了兩個孩子,大的是個兒子,小的是個姑娘。主母只育有一個兒子,不知為何將小妾的女兒搶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