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關于孩子婚事的問題,康熙是愿意同她商量的,但如果只是庶妃貴人,可能康熙就只是知會一聲,不去參考她的意見。
從庶妃到定嬪,也不光是身份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康熙心態上的轉變也和認可。
定嬪見康熙是真的有些為難,想從自己這里得到一個答案或者說傾向,便從善如流地建議道“臣妾也聽貴妃說起過,富察大人家中五姑娘素有賢名,不管是家里親戚還是見過面的夫人們,提起來沒有不夸的,臣妾覺得還是五姑娘更好一些。”
況且年紀也大一些也好,更加會照顧人,也能更好的照顧十二。
萬琉哈氏是更傾向于嫡長女富察若華的。
康熙點了點頭,并沒有說話,也沒有表示什么。
其實他也知道大一些的那個姑娘似乎更好,但他從心里頭還是覺得小的那個姑娘更是合適。
康熙對于殷陶的性格十分了解,覺得殷陶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這般好說話,內心里卻是個主意大的。
馬齊家的嫡長女的確不錯,很賢惠也有才名,但感覺有些好強。
十二不是不好強,他只是太通透,不想做那些無意義的爭強好勝,只是想讓自己過得更舒坦一些。但如果給他指一個主意比他還大的媳婦,康熙覺得兩人是過不到一起去的。
萬琉哈氏這次的想法沒有打到康熙的點子上,康熙第二日清晨下了早朝后便去了寧壽宮,想再跟太后探討一些十二婚事人選的相關事宜。
若今兒康熙問的是太子、直郡王、四貝勒等人的婚事,太后當然不會插言。皇帝挑中了人選,她只管拍手叫好便是。
但畢竟殷陶是在寧壽宮長大的,也沒有攙和到朝政里面,殷陶的婚事也是家事,況且康熙都這么誠心誠意地問了,太后便也不好再打太極,便對著康熙表明了自己態度。
“皇帝選出的這兩個姑娘都是極好的,不論家世、人品還是長相都是萬里挑一。皇帝既然問了,那我也多嘴一句,兩位姑娘雖說聽著都很是不錯,但我覺得到底還是嫡長女更好一些。”
雖然不能說小姑娘不好,但畢竟大姑娘都說好肯定不差,她也想給十二找個能把家里事事照顧周全的福晉,也免了十二在外的后顧之憂。
正巧這日五爺和溫憲也在,康熙表示大家可以集思廣益一下,畢竟康熙也聽說了,十二人緣是極好的,跟老五、溫憲平日里都玩得不錯。
五爺被康熙點名后,也隨著太后表態道“兒臣也覺得富察家的五姑娘更好一些。”
溫憲公主倒不覺得沒有才名的女子便不好,外頭的說法歸說法,這才名、賢名也都是做給外人看的,兩個人一起過日子,還是適合的最好。
就比如從前舜安顏還沒出事之時,所有人都說他好,但溫憲就覺得他不好。
況且舜安顏的好也是佟家人有意而為之的傳播,是長輩幫忙花了功夫打造出來的“好”,卻并非是真的謙謙君子。
而原本眾人口中平平無奇的谷杭卻具有謙遜、忠誠等美好品質,很明顯更符合溫憲的心意。
但既然太后已經定了調子,五哥也這么說了,溫憲只得也表態道“聽著的確是長女更好一些。”
不過這畢竟是關系到十二弟一輩子的事,十二弟當初不忍眼睜睜看著她往火坑里挑,俠義出手相助,溫憲也想在十二弟的婚事上助他一臂之力。
溫憲最終還是忍不住又補充道“不過兩位姑娘兒臣也未曾見過,究竟如何也很難說。兒臣覺著,這福晉終歸還是要投十二弟的脾氣,皇阿瑪若是真的猶豫不定,問問十二弟意見也好。”
反正這又不是在兩家姑娘里頭選擇,還存在黨派站隊和朝政關聯的種種問題,既然已經定下了馬齊家的姑娘,讓十二弟自己選擇也是無妨的。
康熙對著溫憲點了點頭“溫憲說得不錯。”
康熙其實心里頭覺得略有郁悶,似乎對于十二婚事這件事,大家觀點都跟他不一致。
康熙回到乾清宮后,便想著依著溫憲的話將十二叫來問問,卻不想還未派魏珠過去召人之時,老四先在外求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