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梁九功躬身,將太醫院院判的一封脈案擱在康熙桌上“萬歲,這是太醫院張院判呈上的脈案,張太醫說太子病情已轉好,詳情都記在脈案里頭,還請萬歲爺示下。”
康熙拿起那份脈案,從右手換到了左手,卻最終還是擱在了桌上,并未打開。
他就算不看這封脈案,也知道里面寫了些什么。
是啊,太子的病已經一月有余,論起來也該好了,總不能叫毓慶宮一直關著大門閉門謝客。
康熙看著桌上官窯青釉菱花式茶碗,緩緩道“既然好了,就停了藥罷。”
整個乾清宮的氣壓都低了下來。
這段時日,但凡說起太子之事,乾清宮內氣氛一向如此。
梁九功站在那里低著頭不敢再說什么話,拼命降低著自己的存在感。
康熙出了一會兒神,又對梁九功問道“老十二可去馬齊府上看過了”
梁九功忙是答道“未曾,十二阿哥這兩日都在阿哥所休息,一直都沒有出宮。倒是之前馬齊大人在宮里頭遇上過十二阿哥,還拉著阿哥說了半晌的話。”
康熙笑了起來“這孩子就是這樣,什么都不懂,事事都要朕幫著籌謀,也不知道去一趟讓人家家里安安心。”
說起這話殿里氣氛就輕松多了。
方才連大氣不敢出的梁九功,現在也敢接話兒了。
“皇上說得是啊,阿哥們年紀還小呢,哪兒能離得了您的提點籌劃呢”
康熙道“川陜總督席爾達進上來的那兩柄玉如意看著不錯,叫老十二給他沒過門的媳婦兒帶回去看看吧。”
康熙賞玉如意給富察家嫡次女,一則是肯定了十二阿哥,二則便是肯定了未來的十二福晉。
殷陶也沒想到,他不過是跟著太后去了一趟五臺山,就被關聯上了“失寵”一詞,還被傳得有鼻子有眼。
那天馬齊拉著他說話,他也感受到了馬齊心里頭的不安定,想要稟明康熙過去富察府上看看,卻不想康熙這就給了他玉如意叫他給舒怡送過去。
殷陶覺得最近老爺子還蠻貼心的。
除了這事之外,聽說這兩天太子的病也好了,毓慶宮開始開門見客了,但是據說去看望太子的人并不多。
不管怎么說,既然太子托他帶了經書回來,他就要早些給太子送去,以免夜長夢多。
相比于康熙的憔悴,太子瞧著也很是不好,殷陶進到太子書房之時,見到地上有一灘極為明顯的大團水漬。
毓慶宮是太子的居所,書房更是太子重要的辦公場所,宮人們打掃起來自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不可能會遺漏什么,最可能的就是太子剛剛摔了茶盞,還沒來得及拾掇,自己便請見進來了。
太子見是殷陶,對他招了招手,道“十二弟來了,快進來坐罷。”
殷陶給太子請安后坐了下來。
看太子的模樣,最近的確也過得狼狽了些。這段時間都悶在自己宮里頭,一個多月沒有出來,不知是不是因為缺乏陽光照射的緣故,臉白得有些病態,看著也虛弱不少。
殷陶把特地帶回來的經書交給了太子。
太子接過來,認真地翻了翻,對殷陶道了謝,又問殷陶最近過得怎樣,太后一切可好蘇姑姑身子骨可還康健
殷陶道“皇祖母過得十分安適,蘇姑姑也越發硬朗。山中到底和外頭不同,皇祖母和蘇姑姑年紀大了,在寺里頭待著,心里比尋常時候更是清凈,也無什么人過去打擾,這段日子過得十分不錯。臣弟一切都好,只是日日吃素有些不慣,這次回到阿哥所少不得要多用些肉菜補補肚子了。”
太子對著殷陶笑笑“你正是長身體的年紀,若是在寺中住不慣,大可以下山擇一處官邸住著。噶禮素來是個會吃的,你遇事只管吩咐于他便是。”
殷陶記得,這位名喚噶禮山西巡撫后來也倒了霉,官方說法是貪污太過,但也有不少歷史學家分析,是因為噶禮站隊錯誤,選擇了力保太子的原因。
看太子說起噶禮熟悉的樣子,殷陶估計歷史學家們的分析不離十。
見太子似乎對山中之事很感興趣的樣子,殷陶便繼續開口講著山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