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如果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把你打回一千年前,或者你穿越回一千年前,讓你去重頭制造手機。”
“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中間需要多么龐大的知識量了。”
“首先,你需要搞冶金業把鐵給冶煉出來,把金屬給搞出來;你需要發展化工業把塑料搞出來;你需要發展半導體工業,把半導體芯片做出來;你還需要發展電信業,發展互聯網、發展電商、發展社交、還需要做大量的科學研究,數理化學等知識,當然你還需要發展電力、能源產業等等……”
“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如此龐大的知識量濃縮到一部手機里,如果想靠一個人一個小團體去消化吸收,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時候你就會清楚的看到手機中所包含的知識量要遠遠超過在此之前古代歷史上的任何產品,陶瓷、絲綢都和他不再一個數量級。”
“所以這是進化的一種總的規律。”
“其實不管是華夏制造2025,還是德國工業40,亦或是美國的先進制造業,他們全部的思路歸根結底就在做一件事:用更少的能量、更少的物質去生產出信息含量或者知識含量更多的產品出來,這就是總的一個進化的基本規律。”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探討在我們當下現代社會中,工業制造它所處的地位究竟是在一種什么樣的位置。”
“那么在我個人看來,制造業它未來的發展趨勢,總的趨勢應該是制造業越來越強大,但同時又越來越渺小。”
“這話是什么意思?”
“說它強大在于它可以使用更多種原材料和有更大的生產力,同時有更多元化的選擇,甚至可以量身定制,私人訂制,所以制造業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
“以前的制造業是考驗生產一樣東西的能力,未來的制造業是考驗生產不一樣東西的能力,以前流水線工廠可以五分鐘生產上千件同樣的產品,這很強大,而未來的制造業工廠要五分鐘生產上千件不同的產品則是更強大。”
“而說未來的制造業越來越渺小,是它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低,制造業領域所雇傭的人員會持續不斷的下降,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是越來越渺小了。”
“為什么?”
“似乎,在我們提及制造業興國的時候,往往想到的是制造業的規模要越來越大,生產值要越來越大,同時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要越來越大,雇傭的工人應該也越來越多,所以有人大喊用制造業來回歸再就業,這才叫興旺發達。”
“我覺得這走偏了!”
“我的個人看法是完全相反的,理由是,在制造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制造業是知識的凈損失方,或者說凈流出方,知識是在不斷的從制造業里被轉移出去了。”
“也舉個例子,現在納米技術出現了,制造業有了一種新的原材料可以用,它可以制造出品質更好、性能更好的產品,那么這種新的材料,在被制造業所引進之后,我們會發現,制造業的知識量損失了。”
“為什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