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自出席大會并頒獎的這位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已經76歲,不過葉華從他身上看不到一點皇家氣派,更像是一個樸質的老人。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也創造了一個世界記錄,世界上最不講究排場的國王。
在1980年訪問曰本時,他沒有乘坐專機,而是搭乘普通航班,自己撐著雨傘走下飛機。據說,他還經常在自己的農場里勞動,他的孩子和平民的孩子一起上幼兒園,一點也不炫耀皇家氣派。
“葉先生,請上講臺做一個即席演講吧。”瑞典國王微笑的說道,確實沒有任何國王架子。
“呃,國王陛下,我記得按照流程應該是在隨后的晚宴上進行吧?”葉華好奇的說道,現場也不知道他和瑞典國王在私聊什么,按照慣例,每一位獲獎者都會在晚宴上作10分鐘的即席演講。
“流程就是用來打破的,打破常規不正是詮釋著科學事業的真諦?當然,你也可以拒絕,不會有任何問題。”瑞典國王笑說著道。
“那么,恭敬不如從命,國王陛下。”葉華微笑回應,頓時,頒獎典禮主持人立馬宣布葉華即席演講10分鐘,然后在全場目光的聚焦之下邁著平穩步伐登上了講臺。
不一會兒,葉華面帶自信的微笑,爽朗的聲音打破了現場的剛剛陷入的安靜氛圍。
“諾貝爾獎作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能成為其中的獲獎者是對于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身份的最大褒獎。”
“這里是科學界的殿堂,科學界是我們人類的雷達,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未來世界的方向是什么。科學家懷抱的是理想,能實現的和不能實現的都是科學家的偉大抱負和理想。作為企業家我們有思維的局限性,比如這項技術能不能應用?能不能商業化?這就是思維局限性。”
“如果頭上不裝個雷達,說不定就走錯路了。我們這么大體量的公司一旦走錯路,就很難回來。”
“科學家的基礎研究對整個人類社會是公平的,他們發表的論文、申請的專利,像燈塔一樣可以照亮別人,也可以照亮我們。科學事業需要潛心專研,無暇其他,但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所以我們海岸線有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產品研發平臺,去解析這些科學家的思想,把他轉化為人類的應用要比任何人都快,以此增強了我們的競爭力。”
“這一次我來歐洲,作為諾獎獲得者我來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參加了這場盛會,而作為一名商人,我希望在資金上對歐洲科學事業做點什么。”
“同時,我們不僅僅需要只有一束光在照亮我們,更需要千萬道光也在照耀我們。”
“對于基礎研究我們不要求都成功。前段時間我在海岸線內部與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們交流時講過,對待科學研究,要大膽的失敗,成功太快是保守,要輕裝上陣才能激發想象力。失敗了就漲薪,成功了就漲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