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用眼神輕瞄周遭,將張士誠臣僚鄙視的目光盡收眼底。
換做是一般人面對這么多人的鄙視,早就羞愧難當的離去,而這位老者,卻風輕云淡,面露微笑,完全不放在心上的樣子。
朱振與此人有過一面之緣,正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之一,江浙名士葉兌。
只是這老大人,也太不靠譜了些。按理說身為副使,就算是不能似自己這般風光,也不該如此的寒酸。
靴子滿是泥土不說,連袍子都打滿了補丁。您是想告訴張士誠我們到底有多窮嗎?
張士誠見兒子眼里掛滿了淚水,甚是心疼,趕忙招招手,示意侍衛將張禪帶上來。至于滿殿的臣僚和使者,直接給忽視了。小家伙滿臉的委屈,對于張士誠將自己簇擁在懷里的行為一點兒都不買賬,故意避開張士誠和善的親近,把頭扭過去,看向朱振眨了眨眼睛,裝作氣呼呼的模樣說道:“你
都說了把我關小黑屋了,還叫我回來干啥?”
張士誠撫摸著兒子的頭頂,收回了君王的磅礴威嚴的氣勢,一臉的此外之色,歉然道:“父王錯了,冤枉了你的孝心,父王當著你的面,吃掉這些竹筒飯如何?”
小家伙這才喜笑顏開,摸著肚子說道:“正好,我也餓了,父王我們一起吃吧。”
父子二人就直接忽視了大殿內的眾人,直接拿起玉筷吃了起來。
朱振知道小家伙不是故意怠慢自己,而是本性天真爛漫如此,大量了一周的環境。
就聽到殿內的臣僚們小聲議論。
“我就知道這廝是故作豪奢,這應天本身就窮的要死。”
“你說著葉兌好歹也算是江南名士,為什么要跟著朱元璋去受窮?”
“大抵是沒見過世面,被朱元璋三言兩語就哄騙了吧。”
“也是,我聽說朱元璋是明教起家,最擅長鼓弄人心,這葉兌別看名氣大,估計就是讀書多而已,沒見過什么世面,好糊弄。”
對于周邊人的嘲諷,朱振自然是不會放在心上。悄無聲息的往葉兌身邊靠了靠,輕聲說道:“葉大人,小子朱振有禮了。”
葉兌用肩膀輕輕的碰了碰朱振,給了朱振一個你懂的微笑道:“份屬同僚,不必如此。這一次你的姑蘇之行甚是精彩,我和同僚都非常的佩服呢。”朱振打量了一眼群臣,見他們指指點點,討論的熱鬧,小聲對葉兌問道:“葉大人,我這邊兒再僵持些時日,等到李文忠再打個勝仗,張士誠便堅持不下去了,您白跑這一
趟做什么?”葉兌知道朱振陷于太尉府,出行不便,定然不知道外面的風起云涌,不過看到朱振如此自信的模樣,也不忍打擊他,便嘴唇輕啟,贊嘆道:“怎么能說是白跑,我可是帶來
國公的嘉獎的。你小子升官了。”
朱振雖然不愛好什么權利之類的東西,但是自己的能力和功勞得到認可,那便是好事。
當下有些靦腆一笑,“嘉獎什么的,我不在乎,不過得到大家的認可的感覺,還是蠻不錯的。”
葉兌打量著這個只有一面之緣的年輕人,之前屢屢聽劉基提起過這個年輕人。劉基一直說要帶自己去見見。
只是自己一直忙于政務,又不太相信劉基所言,認為一個小年輕罷了,如何有那么大的本事。
誰曾想到,還真的是自己眼拙了。
就在國公西征,與陳友諒在龍灣大戰的時候,張士誠異軍突起,讓應天差點兒東西不能兼顧。
也就是這個時候,這個小家伙異軍突起,率十幾余少年出使姑蘇。
暫時撐住了局面不說,還將姑蘇整的是天翻地覆。
朱元璋幾乎每日都將親軍校尉的情報分享給大家的聽。
朱元璋的謀臣起先都不信這個小家伙能做出什么來,可是隨著小家伙的計策一一得手,便是連劉基那般心高氣傲之人,都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