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移到頭頂。
麥場上到處充溢著火一般的熱浪,空氣都似乎停止了流動,感受不到半絲的微風。
老馬光著膀著,頭上戴頂草帽,不停的嗚喂嗚喂的高聲唱喝,似乎這樣就能把風喚來。
幾頭黃牛拖著沉重的石轱轆,緩慢的邁著蹄子在場上走著,石轱轆碾過,麥粒一點點的脫落。
這是孟夏的時節,端午剛過不久。
麥田收獲,一捆捆的麥穗被收割,然后挑回村莊的曬場上,趁著好日頭,大家都在忙著曬麥、脫粒。
李逍這個地主,也特意從長安趕回了藍溪。
他直接向皇帝上了個奏折,表示要回家收麥子。皇帝看過之后,罵了句田舍漢兒不懂規矩,但最后卻還是朱批了一個可字。
獲得了半個月的長假后,李逍就帶著一家老少坐車回到了藍溪。
雖然今年受旱災影響,藍溪鄉夏收損失很大,只種了往年的一半田地,這一半地還只有四成收獲,折算起來,其實只有尋常年景的兩成收獲。
但是麥場上,大家依然很認真的在做事。
麥粒沒以前飽滿,麥穗沒以前長,可畢竟還是有收獲的。
就算麥穗上只長了幾粒糧食,勤懇的農人也還是一樣的會把糧食認真打下來,顆粒歸倉,一點也不會浪費。
剛收割完的麥田,頓時顯得空曠和寂靜的多了。
年輕的男女是麥場上的主角,而年邁的老人則帶著孩童開始在空蕩的麥田里掃蕩,他們在撿拾麥穗,田里的產出一點也不地浪費。
老人們都說過,浪費糧食會遭天譴的,尤其是在這樣的大災之年。
婉娘挺著個肚子,也想要去拾麥穗,李逍堅決不許。這么大的日頭,人一出門,一轉身的功夫,身上就已經汗濕了衣襟,一個孕婦怎么能去呢。
“夫人在家指揮仆婦們煮點綠豆湯,再燉點骨頭湯,熬些小米稀飯,給干活的大家準備好就行。”李逍給婉娘安排任務。
然后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換上舊衣服,戴上草帽,跟著一群麥客一起去割麥子。
李家在藍溪有一千二百畝地,但差不多都佃種給了別家,自家只留了十畝自耕田,這還是李逍用來培育新麥種的,那麥種是在空間里用靈泉育過種的,他想驗證下經過空間和靈泉培育后,種子是不是會變的更優良。
十畝麥田就在莊子前面,長勢一直不錯。雖然夏天干旱,但李逍一直保證了這塊麥地的用水。
相比起其它田地普遍只有四成左右的產量,這塊麥田不但沒有半點減產,而且明顯比往年豐收時還要好。
麥苗都比往年的高,麥穗都更長更沉,麥粒也更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