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俠四人踏著積雪,騎著戰馬,回轉新安莊去。
而此時楊河正在戲樓廣場看著火器兵訓練。
“舉銃”
羅顯爵一聲咆哮大喝,所有的火器兵都大喝一聲“虎”
聲音頗為雄壯,充滿氣勢。
而雖是“虎”聲,其實是第四聲,與“護”音相同,有的軍伍也是連喊三聲“護護護。”
一片金屬的“嘩嘩”聲,所有火器兵都舉起手中的鳥銃,還有兩個軍官韓官兒,羅顯爵背手站在一旁。
火器隊三個正副隊長,韓官兒,羅顯爵,張出恭,韓官兒是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張出恭頗有要事,所以火器隊三個隊長,最活躍的就是隊副羅顯爵了。
比起士兵們,他們不但要熟練操習火器,還要記下訓練的口令,火器操習順序等。
羅顯爵被委以重任后,一直充滿斗志,這些程序,他都生搬硬套記了下來。
“第一層瞄準”
羅顯爵大聲喝令。
立時火器隊第一甲都翻下了手中的鳥銃,瞄向了前方五十步外的靶子。
寒風中,各人屏氣斂息,只是等待羅顯爵的發射命令。
場中無聲,只余各人龍頭火繩燃燒的滋滋聲。
這也是楊河一再強調的,無號令不得擅射,否則軍棍侍候。
時間緊迫,他暫時不要麾下打得多準,只要他們聽從號令,形成齊射的威力。
特別作戰的時候,這點特別重要。
所以他定下軍規,無令擅射者第一次責打十軍棍,第二次二十軍棍,第三次五十軍棍,若放在戰時,則當場斬殺。
此時楊大臣就站在楊河身邊,手中持著一根棍子,虎視眈眈的。
經過幾次軍棍的教訓后,至少火器隊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上官沒有命令就開銃,小心屁股就要開花了。
甲中管楓與呼延晟平穩的端著鳥銃,瞄向前方的靶子,以照門對著準星,只是靜靜等待。
這鳥銃比他們往日所用好多了,至少不用擔心會炸膛,非常的精良。
還有前些日讓他們疑惑的定裝紙筒彈藥,也讓二人贊嘆不已。
他們使用的鳥銃其實也有半定裝概念,身上背的火藥包內有竹管五十三個,內有定量的火藥,還有一個鉛子袋,內有鉛子五十三個,又有一個引藥罐,火繩袋等。
這都是當年戚家軍中流傳下來的。
不過將鉛子,引藥,火藥全裝在一個紙殼中,這還是第一次看到。
對他們這種熟練的鳥銃手來說,那種便利真是無法形容。
此時二人舉銃瞄著,他們都是火器兵的打扮,有著厚絨頓項的冬氈,厚厚棉布的胖襖,右邊背著放置紙殼彈的油布包,左邊背著椰瓢袋,一根皮帶扣著。
最后腰后側別著解首刀,邊上一個火摺子插著。
又有羊毛斗篷與手套,皆是厚實保暖,就算周邊滿是積雪,他們戴著手套的手挨著板機也不會覺得冷。
他們只是等待,終于,隊副羅顯爵一聲大喝“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