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迎春樓”沖突之事就在睢寧城內傳得沸沸揚揚,不論茶館酒肆,或是街頭巷尾,百姓都津津樂道此事,這時代的娛樂太匱乏了,特別小地方,一年到晚沒什么新鮮事。
難得出現一件新穎刺激的事情,沒有幾個月,這熱度怕不能消停下來。
而且口耳相傳下,事件沖突還飛快的向外界傳去,傳往周邊的邳州、宿遷、靈璧等地。
最后事情會成什么樣子,難得而知。
大體上,睢寧城內輿論還是站在楊河這邊的,畢竟他是“初受害者”,風光得意的初上任,縣內外士紳,商賈,官員云集,然在接風大宴上,慘遭人公然打臉。
那叫什么黃承襲的邳州附生,仗著自己是正五品高官的兒子,打著送禮物的借口,公然當眾羞辱,只因為當時楊大人沒有持扇
老實說睢寧城內很多百姓不明白這些讀書人的作派,楊大人身為練總,帶刀不是很正常嗎而且世道不太平,隨身攜帶武器更是理所當然,就就有大罪了,要遭人譏諷了
眾百姓都覺這姓黃的果然是紈绔子弟,無事生非,仗著自己是高官兒子,就囂張跋扈,肆無忌憚。
看看,正九品官員都敢當眾羞辱,還是接風大宴的場合上,若是小老百姓對上,又當如何
不免很多人就有一種同仇敵愾的心理。
當然,楊大人怒而反擊,是過激了一點,但也情有可原。
畢竟一個官員要有威信,堂堂朝廷命官,遭人打臉不反擊,以后將如何為官
雖然那黃承襲當場被打得凄慘,鼻青臉腫,頭破血流,事后被扶回去,可能連爹媽都認不出來,但眾百姓都不同情,給楊河大人則是一個“剛烈”的評價。
認為他義不受辱,愛憎分明,果然是個有性格的人。
這樣的人居于練總,現流寇之事越急,眾人卻平白增添了幾分信心。
眾士紳商賈對此事倒不好評價,雖然私下津津樂道,不過明面上不好說什么,他們任何的聲言,都不免會得罪當中一方,而任何一方,都是他們得罪不起的,干脆就閉口不言。
只是事后練總府前,送禮的人越多,讓楊河的禮金收入又漲了兩倍。
睢寧幾個官,鄭主簿嘆息,認為當以和為貴,這事情最好到此為止。
縣丞典史不語,教諭訓導則私下有言,認為雙方都沖動了,但楊練總身為官員,有失氣度,有辱斯文的嫌疑,便是黃生員不敬,訓斥便可,豈可動手動腳,當眾動刑
要知道,黃承襲可是生員,有功名的人,掌嘴這種刑罰,是不能加到生員頭上的。
鄧巡檢公然為楊練總發聲,言當時情況不算動刑,最多雙方毆斗,都有些失去體統罷了。
不過黃承襲罪過更大,楊大人情有可原。
知縣高岐鳳頭痛無比,這兩個廝,一個沒有官容體統,一個沒有秀才讀書人的樣子,都不象話
但他又不得不站在楊河這邊,楊河是他抬舉上來的,算是屬于他的派系,但此人桀驁,讓他不喜,只是流寇之事越急,睢寧境內又需要這人,只得頭痛的準備為他擦屁股。
眾人都非常關注后續的事態發展,黃承襲被打了,他不是普通的生員,他父親是淮安府邳宿河務同知黃思恩黃大人,堂堂正五品高官,兒子被打,豈能善罷甘休
后續會如何,眾人都非常的有興趣。
除了這沖突之事,還有些別的事,諸類小道消息不免橫傳。
如引得楊大人雷霆大怒的那句“與有夫之婦眉來眼去”,是當晚“迎春樓”沖突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