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安集稅錢,基本按三個檔次,鄉民小販,一般只集日前來,繳納一定的場地費可入集販賣。
他們貨物不多,挑個擔子,賣完就完。
然后是高級些的商販,貨物量大些,在集內租個攤位,繳納一定的攤位費后,可以在地點較好的地方擺賣一天。
最后是坐商,在集內都擁有商鋪,很多還是由攤販轉化而來,如孫屠夫,往日只在集日賣肉,但因為新安莊對肉類的需求太大,他已經正式購買地皮開鋪。
聽說邳州軍器局的南大使,都在他的肉鋪中參了股。
對這些坐商,楊河實行的就是商人市籍制度,開店前,需到巡檢司登記,獲得許可,或租或買地段,然后繳納商稅。
大明有住稅,也就是類似營業稅,此時往往三十取一,楊河一樣商稅三十稅一。
然后有過稅,類似關稅了,大明在各地設鈔關,征收的就是關稅,各地關卡收稅率高低不一致,一般來說,各地驢騾車裝載物品出入京城九門者,每輛要繳納車馬稅二百貫。
各地客商裝載貨物的船只,從北至南,或從南至北,每百料要納鈔五百貫。
現在當然是征銀,大體里河并北河來的五尺船,一只納銀三兩八錢一分二厘。
還有各種貨稅,分衣物類、食物類、用物類、雜物類幾大類,依通關貨物之精粗、時價之高低來確定稅額,分別征收白銀一分、二分、一錢、二錢,至一兩、二兩不等。
大體關稅也是三十稅一或十取一。
暫時楊河沒有收這個關稅,商人入集,只繳納三十稅一的商稅。
然后此時商人頗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為官府承擔鋪行差役,包括承辦購物、辦理祭品、供應糧草等等,算是店鋪商賈為官府所服的一種徭役,這是頗有貓膩的一種制度。
類似田賦一樣,有靠山有勢力的商賈,總能將自己的負擔轉嫁到沒有靠山,沒有勢力的中小商人頭上,加上承擔鋪行時,官吏也會借機敲詐勒索,使得大量商人店鋪紛紛倒閉破產。
楊河的新安集并不推行這種制度,這是讓集內商家頗為輕松的一點,一切都是真金白銀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拖欠,不賒賬。
特別新安莊什么都要,米面,布匹,油鹽,菜肉,煤鐵,皮革,銅料,竹木,現在更連泥土碎石都要,莊內采購非常頻繁,有若吐金怪獸,源源不斷吸入各類物資。
各商家光吃新安莊的訂單,就可以過得很輕松了。
有稅,但不高,不復雜,更沒有各種類型的敲詐勒索,前景又非常好,對各商人來說,這是一塊新的黃金地帶。
看著集市發展,鄧巡檢每日興致勃勃,非常專注集內的事情,畢竟新安集中他也占了股份,他弟弟鄧官,一樣在集市中投了不少錢,以后會有分紅。
還有北岸各村寨的當家,現在都是慶幸,當時楊相公設集,各人抱著捧場的心態投了一些錢,現在看來,這新安集市就是一只會下金蛋的白天鵝啊。
很多人甚至后悔投錢少了,現新安集十成股中,只鄧巡檢占了一成,余者各人全部占一成,然后楊河占了八成,除了鄧巡檢,余者各人都沒有話語權,只等集市興旺后會有一些分紅罷了。
與各人想法不同,楊河現在并看不上這些區區商稅獲利,只為治下百姓謀個出路,多條生計罷了,然后團結周邊利益集團,為自己獲取物資便利。
雖然他并不因此放棄對集市的掌控,很多事情鄧巡檢在管,但戶務堂的會計所有權審核市集的帳本,越來越變成稅課局的巡檢司事實成了堂下的一個部門。
楊河最關鍵還是想在新安集建立一種制度與標準,以后推廣開去,所以他對市場的度量衡器要求非常嚴,街市上商人使用的斛,斗、秤、尺等度量衡都有標準規定。
絕對不能大斗小斗,私造度量衡器,敢違反的,會遭受警告,罰款,驅逐幾項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