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歷史戰史證明,僵守城池,任敵圍困,那是最愚昧的做法,所以楊河的方式,就是城上城下而戰。
在離圩墻五十步距離,這邊,他就修建了兩道的土墻壕溝,都是一人多高,梯形的,非常厚實的土墻。
第一道土墻由一總的火銃兵防守,蜿蜒二百步左右,土墻前有壕溝,壕溝寬一丈,深一丈多,“v”形,摔進去就很難爬出來,而且內中布滿竹刺,木刺什么,人若摔進去,那結果可想而知。
然后壕溝后面的土墻,人蹲著的位置有射孔,修墻時專門架設木板孔洞,外大內小,倒梯形,高岐鳳等人好奇的蹲著看了看,視線非常不錯,特別不但前方的視線,往兩邊的視線也好。
而且因為射孔只在人蹲的位置,流賊箭矢拋射不用說,肯定不行,近距離直射,一樣極度極度的困難,幾乎不可能。
又因為土墻厚實,可以防炮,防火銃更不用說,最大程度保護士卒的安危。
土墻上還有一些軍官的了望孔,然后這道土墻之間有五個空位,除了中間的道路空位,余者各寬二步,前方壕溝同樣有寬二步的通道,供墻后軍士出擊之用,戰時則放火炮。
不過為防流賊火炮,流賊炮擊時,這些火炮掩在墻邊,待流寇沖近后,再推出去轟擊。
這些火炮都有護板,亦可以防箭。
第一道土墻十幾步后,就是第二道土墻,同樣高厚,特別一些部分擋著第一道土墻的空位。但這墻前沒有壕溝,而且不連貫,卻是供殺手隊兵,騎兵隊哨探隊躲避與出擊之用。
在楊河盤算中,仍然是火器隊守正面,殺手隊守兩翼。
這邊的地形空闊,只道路靠北側,圩門出去約二百多步有一個廢棄的演武場,楊河曾到演武場看過,斷垣殘壁,周邊與內中滿是水洼與爛泥,根本不能防守。
所以就沿墻五十步距離,修建這二百步長的土墻,以城上城下各一排銃兵,形成火力呼應。
這流賊攻來,正面打擊下傷亡慘重,卻連人都看不到,肯定會從兩翼繞來。
殺手隊兵們躲在第一道土墻兩翼,還有第二道土墻后面,流賊要繞進來博戰,首先要面對城墻上的火槍打擊,然后面對兩翼的軍陣。
這搏斗的中間,圩墻上的銃兵,仍可源源不斷對他們打擊,流賊定然會在兩翼傷亡慘重。
然后他們敗退,騎兵隊等就可追擊。
這樣依城而戰,立體防線,楊河自信流寇要打下西門,那是不可能的任務。
聽著楊河講解這防線之用,高岐鳳等人都是大開眼界。
典史魏崑崗目光閃動,則涌現嫉妒的神情,這種防線,他就設想不出,他也沒有這個勇氣出城作戰。
高岐鳳看著四周,雖有些擔憂楊河這樣列陣在外,流賊若是猛攻,他能否擋住。
但想想他在野外作戰,都打敗流賊五千,斬首一千三百級,俘獲多人,依城而戰,又有矮墻壕溝防線,應該沒有問題。
他望眼看去,此時眾多民夫仍在挖壕筑墻,一片忙碌,山雨欲來風滿樓。
高岐鳳莫名有些緊張,又是期盼,心想“不知流賊會來多少,若是能再立功就好了。”
老白牛多謝常樓書友一萬打賞,喜歡嫩妹書友一萬打賞,還有別的朋友各種支持。好了更新了,大家不要叫了。開書前我就說過,寫書很累,有時休息個天很正常。
而且很多情節需要醞釀與思考,不想清楚,怎么接著寫呢,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