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出恭也看著地圖“韃子若攻占嶧縣,往南就是邳州。雖現在河水結冰,但韃子會否南下,也不可不防。”
楊河點頭“邳州是我們老巢,自然要安排,使大軍作戰,無后顧之憂。”
他環顧眾人“我已說服蘇知州,許可我大軍便宜行事。現州城有社兵,有漕運旗軍四千人,防守兵力充足。而在城外,有幾處需要布置,一是我們新安莊,我決意七總把總董世才留守,還有原來二總與五總的炮隊、輜重隊等也留下來,歸董把總指揮節制。”
董世才忙出列領命“屬下遵命,定為相公守好新安莊。”
楊河點點頭,董世才是杜圩編伍時的老人,又為人沉穩,他雖領乙等軍一總留守,還是讓他放心的。
而且原來韓大俠與楊千總鎮守新安莊與睢寧城,他們屬于鎮守總,總內還設置有炮隊,輜重隊,擲彈隊,銳兵隊,馬隊等等,此時都歸董世才節制指揮,讓他戰斗力如虎添翼。
楊河交待他,雖鎮守新安莊周邊,但也要關注睢寧城那邊動靜,有什么風吹草動,隨時過河支援。
“二是禹王山寨。”楊河指著地圖道,“此寨建設,原本是扼守匪賊南下之路,如果韃子南下,此寨也是首當其沖。守住這里,就可切斷韃子入邳之路,不使邳州生靈涂炭”
他環視眾人,看很多人都露出期盼的神情,他說道“以十總把總張董留守。”
張董出列,高聲領命,身旁楊天福、林光官看了他一眼,都是羨慕。
守留一地,這是一種器重,還有信任。同時二人內心有些焦慮,身在伍中,不進則退,當年杜圩編伍,青壯男丁十七人,馬祥、蔡大秦戰死,余者有平步青云者,如韓大俠父子、楊千總等。
有四平八穩者,如崔祿、董世才等人。有成就普通者,如林光官、楊天福他們兩個,身為把總,卻岌岌可危,越發被年輕人趕上。現新任的十一總把總楊漢,十二總把總楊祖文,就是類楊千總那樣年輕氣盛的年輕人,還是河神廟編伍時的新進。
甚至有跟不上腳步者,如高進忠、米大谷、楊馬哥、李薛義等等,干脆掉到總副、莊主的位置去了。
“還有運河鎮。”楊河道,“以輜重隊盛三堂留守待命,隨時機動”
七月時楊河擴軍,分甲等總、乙等總,一共十二個總,又有中軍各隊,計四千五百人兵力。
這次擴軍中,甲等總每甲六七個老兵,三四個新兵。乙等總每甲三個老兵,七個新兵。又中軍各隊分配后,余下新兵不少,全塞入輜重隊內,使輜重隊人數達到六百多人。
近幾個月輜重隊不斷往各軍寨運糧運物,各軍寨糧草器械充足,戰事便起,動用輜重隊的地方也不多,大可駐守在運河鎮,作為禹王山寨的梯隊支援,大軍傷亡人員的預備補充。
盛三堂出列領命,他雖年輕,卻與董世才一樣是個沉穩的人,還懂得計算,輜重隊副楊馬哥、李薛義雖是杜圩編伍時的老人,卻不能取代他的位置。
他為人也更沉默寡言,左眼還曾中箭瞎了,當初他與羅顯爵等八個青壯入伍,現在只余他跟羅顯爵二人,新安軍成軍之初淘汰率可謂極高。
幾處要點布置完,眾將看著地圖,均覺無后顧之憂,可以放心出外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