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西漢時代張騫“鑿空”西域,為中國和歐洲的陸地貿易開辟了絲綢之路。自此大黃成批運銷歐洲,為中國主要出口藥材之一。
在以后的日子里,中亞商人經營著這條經過波斯和其它忠東地區的繁榮的貿易線。大黃這種貨物曾在絲綢之路上繁榮興旺了千年,一直是中亞、西亞乃至歐洲最緊俏的商品之一。
“所有商品中,最好的都來自中國,尤其是絲綢、緞子、紅寶石、鉆石、麝香、珍珠,以及大黃”
大黃價值可見一斑。橫穿亞歐的運輸成本使得大黃在當時的歐洲非常貴重。
到了明朝,形成了兩條從中國出發的大黃貿易線一條走海路經印渡;另一條穿過戈壁沙漠、蒙古等地到莫斯顆。陸路因為大明丟了西域以及中間有那啥阻攔,所以貿易貨物去歐洲不太容易了。
大黃的主要產地在陜甘寧青一帶,李自成有那么幾分把握壟斷向南的運輸線。不經過他的同意,大黃別想出海。
這玩意兒利潤還是非常豐厚的。
大黃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以至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大黃節日。比如鷹國約克郡的韋克菲爾德,大黃節是相當盛大的一個節日,延續了數百年。
這種藥物在國外受到如此的歡迎,或許是大黃的原產地中國很難想象的。“瀉藥”居然如此暢銷
后來鷹國佬還在本土培育出了食用大黃,可以用在各種點心和菜肴中,甚至作為水果食用。不過藥物用大黃依然只有中國才能種植。
嗜甜的鷹國佬喜歡把大黃的葉柄切成小塊,和糖一起燉,直到變軟。有時候也加入姜或者肉桂一起,燉好的大黃可以和其他水果混在一起做醬。
更常見的做法是直接把它當水果,用在餡餅、酥皮點心等甜食里。在19世紀很流行這種做法,以至于大黃多了個俗稱“ient”。
大黃還可以脫水然后注入果汁制成糖果。如果想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態的口感,還可以把大黃葉柄直接蘸糖生吃,小孩兒都饞哭了。
歐洲佬真是奇特的口味。
李自成可以提前培育食用大黃。至于添加了大黃元素的果酒,裝在漂亮的東方瓷瓶里,跨過大洋運到歐洲就是上流社會的必備飲料。
有搞頭
當然還有新式方法弄出來的光亮熟皮子,要提前兩百年在歐洲登陸,應該也有很大的市場。
原料自然不賣給他們,皮帶、皮鞋、皮包等等這些成品可以大量出口。把最大利潤留給大順的子民。
紅茶也不能少,相比綠茶,歐洲人更喜歡這玩意兒。
著名的瑞典博物學家林奈,發明了動植物命名雙名法和生物分類系統。但饒是博學如林奈,也犯了想當然的錯誤,他認為綠茶和紅茶來自兩種不同的茶樹,一種叫綠茶樹,一種叫紅茶樹。
到了17世紀,茶葉在中國的出口商品中就超過了絲綢和陶瓷,成為最重要的出口品。有五分之一出口到了鷹國,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鷹國出現了貿易逆差。
然后,他們發動了呀片戰爭,而且還在之后偷走了制茶工藝。
這次,鬼佬想都別想茶葉必然被我大順永久壟斷。
還有李自成的玻璃器,成本也比歐洲產的低,質量還好,只是不方便長距離運輸。要是去南方沿海,比如廣州等地開廠,又怕技術泄露出去。暫時只能作罷。
大統領也不介意賣給歐洲人槍炮,只是這玩意兒更難運輸。
味精、火柴之類的暫時只夠自用,沒法大量外銷。
“”
“大統領,你頭腦里擁有的財富能填滿整個大西洋”
看過實物,以及聽完李自成的構想,倆鬼佬直接驚呆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