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那些面向大西洋的南歐、西歐國家占了先機,他們用搶劫、屠殺、詐騙的方式,占領了非洲、美洲、南亞、西亞、東南亞、大洋洲、格陵蘭島等等地方,總共超過了三分之二的世界陸地面積
后面的“羊癡人”運動跟殖民全世界相比,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
先說結論,如果沒有殖民地,歐洲的封建社會是發展不出資笨主義的。
在歐亞大陸傳統的貿易往來中,產生了商業資本積累,也有威尼斯、熱那亞和佛羅倫薩這樣的商業城邦,但那仍然是封建的貿易城邦,不是資笨主義的城市。
單純的貿易城邦不會發生工業革命,也不具備發生工業革命的基礎和條件。
因為如果沒有殖民地的巨額資本、巨量的低價原材料、全球市場,就不會有提高生產力的需求,也沒有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貿易城邦體量太小,勞動力不足是另外一個原因。
殖民,才是資笨本主義產生、發生工業革命和西方崛起的真正原因
在這里,殖民既是資笨主義產生的條件和基礎,也是資笨主義產生的動力和需求。當然,其他因素也有相當的作用。
大航海時代,西歐對外掠奪帶來的財富,為資奔主義帶來了足夠多的原始積累。
殖民主義是資奔主義發展的最核心推動力
說到這里,又必須先定義一下什么是資奔主義。
資奔主義是指交換經濟貿易嗎是指工業化嗎是指金融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嗎是指生產效率嗎是指等等
其實都不明確。如此,怎么能說清楚俺大明朝到底有沒有資笨主義
可以說,所謂的“資奔主義”這東西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一種共識。就跟蘋果為什么不叫梨,弓長組合為什么念張不念李,甚至金錢也一樣,本身都是被人賦予的概念。
一開始接受這個觀念的人很少,由于它擴散性好,接受的人越來越多,慢慢擴散到了全世界。
所以,對于“資奔主義”概念認識的不同,大家對這個問題的
認識似乎不是越來越一致,反而是越來越分歧。
例如,在天朝產生資奔主義萌芽時間的判定方面,先后出現了“戰國說”、“西漢說”、“唐代說”、“宋代說”、“元代說”、“明代說”、“清代說”等多種說法。
是不是很扯淡
盡管嚴謹的學者一再告知資奔主義萌芽不是指一事一物,一店一廠,但人家就是要各說各的。因為本來就是人為定義的東西,憑什么你說了算我還不能發表點意見了
也許,資奔主義的核心一句話就能說清楚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一種觀念。
但,還是不太準確。
資奔主義并非一個經濟模式或商業行為,而是一種思想、一項制度。
比較貼合實質的說法“資奔主義之成功端在它與國家互為一體,它本身即成為國家。”
好了,不用再深究資奔主義到底是從什么時候起源的,還是梳理一下資奔主義和工業革命產生的過程吧。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