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自己名下經營著許多買賣以及各種產業,當初拿著他給的銀子外派出去的人馬有好幾個成了一方富商,每月不斷給他供養銀子,陽州今年的稅收也是節節攀高,不然他還真養不起帶著他銀子嘩嘩嘩流出去的兵馬和報紙產業。
作為一方軍閥,他也算是自給自足了,感謝系統的幫助,他不用剝削老百姓,就已經能供養得起消耗龐大的軍隊。
從開始建學校那時起,段樞白已經安排著人研究印刷術的改良,極力控制書本的價格,根據系統的一些資料,他找了許多工匠,終于弄出來金屬油墨活字印刷術,這樣排版做出來的書冊,字體又小又美觀,在有限的紙張上,能裝載更多的文字。
新的印刷廠建成后,除了用于印制書冊,還被段樞白安排人建立報紙出版社,修訂內容出版印刷報紙。
對于大齡文盲來說,讓他們用報紙來學識字,肯定要比晦澀的四書五經更容易接受,段樞白還讓人給文字加了標點符號,免去了句讀的難題,句讀就是斷詞斷句,因為古文都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團密密麻麻的文字,老師教導學生,首先就是要他們學句讀,有了標點,就能省了這個步驟。
報紙對于古代而言算作是一個新媒體,段樞白相信,報紙絕對會受到民眾的追捧,等到廣泛普及之后,生產成本便會下降,他賠出去的銀子,全都能連本帶利地還回來。
四州聯報,在初一過后,同樣開始在其他三個州售賣,另外三個州,段樞白就沒有免費送的道理,全都是要錢買的。三個州的民眾驚訝的發現,過了一個春節,又冒出了一樣新興的事物。
“報紙是什么東西”
“上面的字體又小又清晰,要比其他的書本好看多了。”
“這是什么新鮮玩意多少錢一本”
“不過才二十文錢,買一份來看看。”
段樞白讓其他幾州的負責人幫忙賣報紙,一定要把報紙的名聲打出去,沿街小巷,有人叫賣著報紙,茶館酒樓里,消費多少多少錢免費送報紙,在不同的地方運用不同的營銷方式,四州聯報買的火熱。
其中,對促銷報紙最有功勞的是段樞白養出來的那一批說書先生。他們是早期的營銷人員,巧舌如簧,嘴上的故事說的好聽,哄騙人買報紙也是花樣百出,賣出了多少份報紙,對他們來說是有提成的。
“來看看報紙了,上面的內容精彩著呢,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瞧瞧都瞧瞧,別單單看是幾頁紙,內容豐富著呢,二十文一份,老先生買回去收藏一份也好啊。”
書院的書生走出來,他們正打算去書坊買書,正巧遇上那賣報紙的,在賣報紙人的巧舌如簧下,紛紛動了心,“不過二十文錢,那就買一份看看”
“我買一份。”
“我也買一份。”
段樞白的報紙生意賣的火熱,其中賣的最好的要數宣州,宣州作為繁華勝地,書香煙火氣濃盛,讀書氛圍重,不僅有錢人多,讀書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