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守舊的文人看了,氣得到燒毀“這寫的是什么狗屁不通的俗氣東西,上不得臺面。”
“還寫了聶大人,還有皇上這種坊間傳聞如何能大大咧咧寫去紙上”
年輕能接受新鮮事物的倒是覺得非常新奇“上面的文章讀起來雅俗共賞,每個句子后面加了圓點斷句,看起來輕松明快許多啊。”
“咦,這個報紙的主編,還是施老先生,上面還有老先生的新式文章”
“這個報紙字體的排版真舒服,我還從沒見過字又小又清晰漂亮的書,單單是這些清晰漂亮的字,就已經足以收藏。”
“仔細看看,這些字體,用施老先生的字體做的模子吧。”
宣州認得幾個字的平民商人倒是不關心其他,他們就關心上面的內容,比如那些貪官污吏的事,他們看得大快人心,還有南北朝廷的戲碼,他們也看得不亦樂乎,更讓他們關注的是報紙上的新式“廣告”。
段樞白存了私心,上面夾雜著一大堆陽州的美食美景廣告,里面提到的香景椰子雞,陽江魚館盡數是他名下的產業。
以前某地有什么出名的美食美景,那都要靠口口相傳,或者是有什么王公貴族為其提名,或是什么驚天大儒來為它撰寫文章,文章聞名之后,文章所寫的事物也就天下皆知了。
現在報紙一出,再經過段樞白轟炸式地派人宣傳,上面五花八門的新奇廣告第一次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看著頗為新奇,已經有不少人決定以后有功夫一定要去一趟陽州,“要去看看新建的佛寺,是不是如同世外仙境一般,日出時金光漫天。”
“上面提到的桃花釀,是不是真的那般美味”
“陽州醉鵝”
一些有眼光的商人看見報紙上“夾縫生存”的小廣告,登時眼睛一亮,內心蠢蠢欲動起來,若是把他們的店鋪招牌,也放在上面宣傳,那豈不是
他們也想上小廣告,不知道要如何刊登上去。
原、云兩州的報紙的報紙銷量沒有陽宣兩州鬧得熱鬧,但他們也非常喜聞樂見,段樞白在這兩州還在大肆修建學校,原州早就有一大批說書先生入駐,這一次換成了報紙,他們也適應良好。
能把報紙講的和評書一樣熱鬧。
原州百姓熱烈鼓掌,他們前太守的遭遇就是大快人心幸好他們現在歸屬段將軍治下,賦稅比往年要減少了,糧食的種類變多了,他們手中的余錢也變多了,更重要的是,段大人建的學校,能免費讀書
云州百姓聽著說書,心情愉快,內心充滿期待,“陽州的日子過得那般美好,咱們什么時候才能過上那樣的日子。”
他們對報紙的反響都非常好,唯一有一點不滿的就是“說是四州聯報,為什么上面盡是陽州的內容,咱們這的,怎么不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