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傲慢迂腐的陋識,柳竹秋唯有在心里唾棄。
孟亭元聽她這番意見是經過周密考慮的,也都站得住腳,便問她是否清楚本次議和的風險。
柳竹秋平靜回答“不成功便成仁。”
孟亭元冷笑“你一人身死是小,須知議和失敗,蒙兵長驅南下,京師重地將岌岌可危。此事關乎國運和千萬人的生死,豈能作為你沽名釣譽的賭注”
言下之意是如果沒有十足把握就別摻和,謹防淪為千古罪人。
柳竹秋管他是不是激將法,當下拋棄謙遜,斬釘截鐵表態“下官絕非輕率之人,事關社稷萬民,更不敢披麻救火,暴虎馮河。若諸公肯視下官為囊中之錐2,向陛下舉薦我出使議和,下官誓以三寸不爛之舌,罷關外烽煙,保邊疆安寧。”
她以往的經歷足以證明才能,閣臣們事后商議,認為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選賢舉能不必拘泥于資歷。
然而兩國議和,派出的使節身份不能過低,方可顯示對對方的尊重,這次的使節至少得是個三品大員。
溫霄寒只是舉人,破格授官不合規矩,所以得另外安排一位高官擔任正使。
會議結束,孟亭元去乾清宮面圣,向慶德帝保舉溫霄寒為議和副使,并請示正使人選。
慶德帝信得過溫霄寒的才干和運氣,想派個能跟他通力合作,不相互掣肘的人做策應。想到蕭其臻與溫霄寒私交不錯,出生、名聲、履歷俱佳。他在任保定縣令時溫霄寒曾做過他的幕僚,二人聯手鎮壓了成三亂,交情默契都足夠,是上好的人選。
于是傳旨調任蕭其臻為禮部右侍郎,擔任議和正使,兩日后率使團出訪。
蕭其臻接到圣旨百感交集,不及與家人細說,先快馬趕去找柳竹秋。
柳竹秋也剛剛接旨,沒想到皇帝會派此人同行,心情可謂矛盾。
她和蕭其臻多次合作順意,有他做幫手更有望成功。就怕本次出行加深羈絆,令他更難自拔。
蕭其臻急不可耐地來到她的租房,見了面卻啞口無語。
柳竹秋隨和笑道“蕭大人來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商量本次出訪事宜。你有什么好建議嗎”
蕭其臻知道她勇敢請纓志在保家衛國,跟她糾纏兒女情長是愚蠢可笑的,滿懷愛敬地肅然揖拜“小姐臨危而奮智勇,請命而亮高節,蕭某有幸同往,定不避斧鉞,生死相隨。”
他誓出真心,柳竹秋不可能不感動,促迫謙辭“大人言重了,本次議和固然要緊,我們也別背太重的包袱,否則患得患失,反而于事無益。”
蕭其臻忙點頭“我知道小姐成竹在胸,一定全力配合。”
既然人來了,就該抓緊時間籌劃。柳竹秋請他去書房敘話,雙方剛坐定,東宮使者送來太子的召見令。
這也在柳竹秋預料中,她打算去見過朱昀曦再回來與蕭其臻議事,請他在家等候,跟隨使者來到觀鶴園。
朱昀曦為了不當著她發火,來之前已朝侍從發過幾通脾氣,可看到她仍克制不住急躁,大聲斥責“你心里眼里還有我這個人嗎這么大的事居然不跟我商量就自作主張”
柳竹秋平靜地跪下申述“臣女就是怕殿下反對才先斬后奏的。”
朱昀曦猜到她會這么說,苦惱焦急似無數蟬在頭上嘶鳴,叫他得毛躁汗出,不忍她跪著說話,先伸手拉起來,雙手抓住她的肩頭責問“朝廷和民間不缺能人志士,你一個女人何苦同他們爭功”
柳竹秋覺得有必要跟太子做一次透徹的交流,更清晰地向其表明心跡。
直視他的雙眼,確固不拔道“正因為人才太多,臣女才必須爭先,否則如何能出人頭地。”
“出人頭地”
朱昀曦大惑不解地打量她“柳竹秋,你要出人頭地很簡單,甚至不用跟任何人爭,我就能抬舉你做人上人。”
柳竹秋堅決否定“殿下,臣女不稀罕榮華富貴,臣女讀圣賢書,明德曉理,為的是經國濟民。圣人教誨我們要長存憂天憫人之志,扶危定傾之心。假如辛苦學來的知識不能用于實務,那臣女過去十幾年的努力都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