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直面南太平洋,沿海地區與智利漁場相距不遠,漁業資源不下于巴塔哥尼亞東部沿海地區,因此,因地制宜,發展遠洋漁業補對于擴展財政收入,降低駐軍成本,是一件十分劃算的生意。
海州、以及海州西部南太平洋海域的復活節島、薩摩亞群島、瑙魯島等島嶼周邊海域都將劃入漁業捕撈的范圍內。
復活節島距離南美大陸約3600公里,荷蘭航海家羅赫芬最早于1722年4月5日復活節發現并登上該島,該島因此而得名。
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開始到島上抓拉帕努伊人當奴隸。1862年,秘魯海盜乘八艘船只而來,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幾乎被一網打盡,這些人被運到秘魯,賣給了當地奴隸主。
后來在國際輿論的譴責下,秘魯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隸販子將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100人左右了,在返回復活節島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紛紛病死,只有15人回到家鄉。這15人也把天花帶到了復活節島。
傳說中的創始酋長霍圖·瑪圖阿的最后一批后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長、祭司也都死去了,島上居民只剩下了100多人。
1863年法國傳教士登上復活節島傳教,十多年后,最后一批土著居民遷居到法屬波利尼西亞地區,復活節島被法國人放棄,成為一個無人小島。
復活節島地表構成以石塊為主,土壤成分較淺,不適合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生長,只能種些甘薯等低營養植物。
對于法國殖民者而言,復活節島地理位置偏僻、島上土地貧瘠、距離南美大陸和南太平洋其他島嶼路程較遠等因素,不具備建設為殖民地的經濟價值、戰略價值。
但是于漢國政府而言,復活節島位于海州與薩摩亞群島中間地區,占領當地一方面可以獲得一個落腳點,方便遠洋捕撈的漁船臨時停靠,另一方面,南美大陸太平洋一側海域島嶼數量稀少,復活節島160平方公里的面積,在幾個芝麻大小的島嶼中,算是少有的中型島嶼,能夠在戰時,充當海軍艦隊維持薩摩亞群島聯系的中轉據點。
原本歷史上,智利人會在1888年宣布擁有復活節島的所有權,但是現在,李明遠已經做出安排,命令海軍于1880年3月份之前,派出兩艘鐵甲艦,先行占領復活節島,留下少量陸戰隊士兵和被流放的罪犯守衛島嶼,然后再與運輸船隊繼續出發,從德國人手里接收薩摩亞群島、瑙魯島兩地。
薩摩亞群島,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所以一直有“波利尼西亞心臟”的美稱。它共有大小島嶼12個,總面積3144平方公里。
有兩個面積大的主島:一個是薩瓦伊島,面積1820平方公里;一個是烏布盧島,面積1113平方公里。薩摩亞群島的面積,在波利尼西亞的二級群島中,是僅小于夏威夷群島的第二大島。
薩摩亞群島是火山島,各個島上山巒起伏,最高峰在薩瓦伊島上,海拔高達1858米,各島的沿海地區有狹窄的平原,平原中肥沃的耕地能夠保證移民的正常糧食供應。
南太平洋中部海域的裴濟、湯加、法屬波利尼西亞等地區皆被英國、法國勢力滲透、控制,只有薩摩亞群島因為德國人的插手,最后得以歸于漢國控制,因此,控制并擴建島上的阿皮亞港口,利用軍艦、駐軍、移民保衛薩摩亞群島,便是南太平洋戰略的核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