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為了打消法國人奪取鴻基煤礦的念頭,漢國方面相繼引進德國、英國、荷蘭、美國、西班牙等在太平洋地區,擁有影響力的西方國家入股。
英、德、美等國入股后,鴻基煤礦的開采量大幅提高,每年開采出來的優質無煙煤更是通過英國、美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的殖民地,分銷到更遠的地區,幾年經營下來,僅僅鴻基煤礦,便為漢國政府帶來不菲的財政收入。
鴻基煤礦附近配備有完善的商用、軍用碼頭,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經濟效益早令法國人垂涎三尺,為此,1881年2月15日,法國政府以沖突事件為借口,致函越南政府,脅迫越南政府驅逐南洋軍團,以保證法國人的安全。
法國政府的無理要求被安南政府委婉拒絕后,盧眉決定由殖民當局派兵解決爭端,
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新任交趾支那海軍分艦隊司令的李維業上校和非洲黑人殖民軍指揮官韋醫少校。
李維業生于1827年,1843年進人法國海軍學校,畢業后在法國海軍服務,曾參加過遠征墨西哥,但卻在軍事上毫無建樹,
只是憑年資晉級,50多歲時獲得上校軍銜。他也知道自己的軍事生涯快要結束,該準備退役了。在海軍任職的同時,他還從事文學創作,出版了詩集,發表過許多篇小說,還上演過劇本。1881年,李維業被任為交趾支那海軍分艦隊司令。這是一個并
不令人美慕的職位,它的職責,是警戒從新加坡直到海南海峽的印度支那海岸,以及交趾支那和柬埔寨之間的江河航行。這是
相當乏味的工作,加上歐洲人又不大適應當地的氣候.所以,在
李維業之前曾先后有兩個上校拒絕了這項任命,而李維業卻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并根據盧眉的急切命令,比歷史上提前一年抵達安南。
韋醫少校原本是駐扎在法屬剛果殖民地的底層軍官,1875年起,法國政府相繼從乍得、塞內加爾、幾內亞、科特迪瓦、貝寧、尼日爾、法屬剛果等殖民地征召黑人士兵,奔赴中南半島的安南、柬埔寨、老撾三國。以適應那里的炎熱天氣。
到了1881年年初,中南半島的黑人殖民軍數量已經達到了1000多人,占據法國殖民軍總數的約兩成左右(法國殖民軍由白人、安南人、黑人組成,白人只占據一部分,主要兵力是安南人組成的仆從軍。)。
法國人對待黑人比英、德、比利時等國要更加寬容,在非洲地區,為了便于統治,法國在當地大力推行同化政策。政治上法國人摧毀原有的酋長制度,改為委派總督按照法國制度進行統治;文化上將法語作為升學的必要條件,在殖民地鼓勵學習法語。為了籠絡非洲部族的上層,還積極鼓勵殖民地精英獲得法國公民身份,允許小部分精英黑人到本土居住。
1789年大革命傳播了民主、自由、寬容的思想,并且使得一些擁有博愛思想的法國人,把這些思想帶到了非洲,因此,在安南的黑人殖民軍中,雖然白人擔任軍官依舊是主流,但是出于鼓勵黑人上進的目的,仍然有一部分表現突出的黑人得以出任底層軍官。
1880年,韋醫少校因為得到總督賞識,得以出任黑人殖民軍指揮官,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韋醫少校對他手下的士兵充滿信心。
“布萊恩特中尉,我命令你擔任前鋒部隊指揮官,總督閣下的作戰任務下達后,立刻帶著你的連隊,按照作戰計劃,首先向下龍方向行進,等到李維業上校的軍隊占領河內和海防后,你的部隊必須要在兩天內,占領美萊特小鎮,阻斷錦普與下龍之間的聯系。”
“明白,司令,我手下的士兵都是剛果(法屬剛果)各個部落的勇士,保證把那些黃皮猴子打的不敢回頭。”
一個高大的黑人軍官,咧開大嘴,露出一口白牙。
“我相信共和國非洲軍團士兵們的勇氣,不過,這次軍事行動至關重要,你要約束手下的部隊,盡量少招惹行軍途中的安南小鎮,以免耽誤作戰任務。”
歐洲各國在殖民地的部隊普遍軍紀松散,法國殖民軍下屬的黑人軍隊,大部分還沒有從原始蒙昧的狀態脫離,軍紀軍規更是比白人殖民軍還要差上很多,非洲黑人部隊抵達中南半島后,發生了不下三十次針對當地村鎮的殺戮、強暴事件,深為安南百姓憎恨,
如果不是法國殖民者擔心激化與安南政府的矛盾,引起安南百姓的武裝抵抗,對黑人士兵加以約束,他們的破壞力會更大。
“司令放心,在作戰任務沒有完成前,我的連隊不會去主動招惹安南人的村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