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停靠進站,并排兩列的火車艙門打開以后,從車廂中涌出各色不同的人等,穿著粗布短衣的普通百姓、穿著西服、手持文明棍的西方洋人、外交官,還有更多的則是腳步匆忙,身上穿著磨損過度的綠色軍裝士兵、軍官。
大鐵路計劃是十年發展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1881年七月,本土的鐵路建設工程正如火如荼的持續進行著,這些身穿綠色軍裝、身上提著各式建設工具的士兵們,都屬于工程兵部隊的一員,在十年發展計劃出爐之前,漢國本土雖然有一支常備的工程兵部隊,但是它的人數只有三五千人,規模并沒有現在這么龐大。
1879年9月份阿根廷戰爭正式結束以后,為了解決鐵路建設和本土交通發展規劃需要的龐大勞動力,漢國政府決定從二線警備軍和三線民兵后備軍中抽調士兵,充實工程兵部隊,并且在三年內,將工程兵部隊的人數擴充至十萬人,
快速擴充后的工程兵部隊除去保留四千人的技術兵種,其余部隊在進行簡單的軍事技能訓練之后,主要用來執行鐵路建設工作,而在工程兵服役期間,他們的軍餉和勞動補貼一律按照二線警備軍標準發放,
服役期滿后,表現良好且專業技能合格的士兵將獲得進入工兵兵野戰部隊服役,從此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技術軍人,
而那些條件不符合軍隊要求和不愿意繼續進行工程建設工作的士兵,則會在服役期滿后,按照本人意愿,選擇領取軍餉補助,或者響應國家號召,到新開發的州縣,領取國家優先發放的一戶五十畝耕地或者五百畝牧場草地的獎勵,在一片剛被開墾出來的家園,開啟新的生活。
本土的工業發展相比一般的后發國家具有顯著的優勢,但是因為時代限制和國家人口數量的相對不足,輕重工業能夠容納的人口數量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從事工業領域的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薪水,對比一戶六口之家,擁有一百畝耕田或者一千畝牧場的華人農民而言,并不占據經濟優勢,所以,在十九世紀末期,南美這個農業發展比工業發展更具有利益的地方,更多的工程兵們選擇服役期滿后,到新開發的州縣,一家人分到五六十畝、一百畝耕地,或者五百畝到一千畝范圍的牧場。
大漢帝國的核心是廣袤的拉普拉塔平原和那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潘帕斯大草原,在中部地區,草原的面積更廣,一戶移民五百畝到一千畝面積的草場,能夠飼養數數百頭到一千頭不等數目的牛羊牲畜,而且和耕種田地相比,同等人口的一戶家庭,能夠分到近乎多十倍的牧場土地,牧場上面產出的牛羊,出售的價格,也比糧食要高,為此,越來越多的百姓見識到甜頭,更傾向于選擇占用勞動力少、產出比高的牧場作為成家立業的根本。
農耕民族與畜牧民族的界限在南美漢國迅速混合乃至消失不見,究其原因,無怪乎潘帕斯地區雖然以草原為主,但是當地的降雨量遠超過400毫米,潘帕斯草原也沒有蒙古草原常見的干旱、寒冷等極端天氣,反而氣候溫和,非常適宜華人居住,只不過因為特殊的原因,導致牧草沒有被森林取代而已。
所以那些養殖牲畜的華人們并不需要經歷游牧民族面對惡劣自然環境的考驗,他們可以按照原本的生活習慣,在一片地區定居,在居住的房屋附近種植樹木,因為雨水充裕,房屋附近種植的樹木能夠正常生長,可是沒人居住的草原上,卻很少看到樹木,至于原因,無論李明遠還是普通的華人百姓都不清楚,也只是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南美特有的類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