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賣為契約勞工期間,經歷過如死亡一般的折磨,然后再聽從一個領導者的指引后,覺醒抗爭意志,這也許是南美華人浴火重生的另一個原因吧。
心中想起南美華人精神面貌的變化,威斯特看似隨意的對陪在他身邊的海軍軍事徐之宣問道:“少校先生,請問您為什么選擇當一名軍人?”
威斯特的突然提問讓同樣觀賞窗外風景的徐之宣有些奇怪,沉默了一會之后,徐之宣認真回復道:“我的祖國正遭受磨難,我的同胞們不僅忍受饑餓、疾病的折磨,還時常受到洋人的欺辱,而現在,在南美本土,火車窗外的百姓們每天都能夠吃上白凈的米飯和新鮮的牛羊肉,孩子們能夠得到上學的機會,大人和小孩能夠團聚在一起,不用擔心官府的欺壓和洋人的凌辱,這就是我當兵的理由!”
“少校先生,您是一名真正的軍人,我很佩服您的精神。”
威斯特感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繼續道:“我以前去過很多地方,在大陸和東南亞的時候,也遇到過一些英國人、美國人、法國人欺辱華人的案例,雖然我也是白人,但是我卻不認同他們欺辱普通百姓的做法。”
“謝謝您的認同。”
徐之宣道:“我是一個漢國軍人,同時也是一個華人,只要海外華人仍然受到其他國家的歧視、欺辱,只要大陸同胞仍然處于清廷殘暴統治之下,只要大漢國一日未能夠獲得其他國家同等的國際地位,我便一日不會脫下身上的軍裝!”
年輕軍人熱血激昂,為了國家和民族復興,敢于留血犧牲,十八年前的自己和許多普魯士軍人一樣,都是抱著徐之宣的這種熱血信念,投入到對法蘭西帝國的全面決戰中去,
普法戰爭中,普魯士贏得了勝利,并且促進了德意志帝國的成立,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只是小德意志,他并沒有完成德意志民族的最終統一,奧地利、波西米亞、盧森堡等傳統德意志地區尚獨立在外,而且普法戰爭并沒有傷到法蘭西的根基,戰敗后的法蘭西共和國正在快速恢復著。
1875年,帝國首相俾斯麥意圖發起對法戰爭,減緩法蘭西共和國的恢復速度,但是卻因為英國、俄羅斯兩國阻撓,沒有成功,
1875年之后,法蘭西共和國實力迅速恢復,控制地區面積占世界第二的殖民地為法國本土提供著發展壯大的養分,十多年時間過后,實力更勝戰前的法蘭西不僅重新構成對德國的威脅,還利用法國龐大的經濟力量,不斷拉攏俄羅斯帝國共同對抗德國。
身處歐洲中部,南北兩方面臨法國、俄羅斯帝國兩大強敵,德意志帝國雖然比統一前更加強大,但是面臨的壓力也更加巨大!
周圍強敵環繞,德意志帝國面臨的局面比南美漢國更加糟糕,南美漢國如果對外擴張失利,還可以利用廣袤的國土縱深抵御帝國進攻,而德國一旦衰弱,必然面臨被周邊大國瓜分的局面。
法國和德國周邊一票小國畏懼德國的威脅,他們不可能給德國再次崛起復仇的機會,所以擺在德國政府面前的唯有兩條路,一是打敗法國和俄羅斯,奪取奠定國家強盛根基的東歐黑土區和萊茵河流域土地,第二便是接受被瓜分命運,甘心做個小國,至于安心發展,做個人畜無害的好好先生,只能算是死路一條,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不會給德國這個機會。
和南美漢國軍隊接觸多了,威斯特也從東方傳統歷史中看到了德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