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被隗囂割據,便催生了無數后者生出效仿之心。
自隗囂被滅后,西北斷斷續續的羌亂竟連綿一百多年,成為拖垮大漢財政的無底洞。
如漢桓帝時期,在關東一帶便有小麥謠傳頌甚廣。
歌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
大致意思,乃是因涼州諸羌俱反,南入蜀、漢,東抄沙三輔,延及并、冀,大為民害。
朝廷平叛而征調男丁,因指揮無能而兵敗,又因兵敗再需戍邊御敵而征兵,使得勞力潰乏,田園荒蕪。小民苦之,卻也不敢出聲申述。
而至靈帝時期,西北羌亂達到最高峰。
由北宮伯玉及李文侯率先舉起叛旗,先后裹挾韓遂、邊章、王國以及馬騰等人,讓涼州不復漢朝所有。
后董卓亂漢,獻帝東奔,以至形成了關隴之地皆被十余部叛軍瓜分殆盡。
再后,渭水之戰,曹魏奪回關中之地。
但對涼州及隴右之地,亦未形成有效的統治。
如涼州牧韋端被征調入朝任職太仆后,魏武曹操任命的涼州刺史,乃是韋端之子韋康
待到馬超襲隴,圍攻韋康于冀縣長達八個月,坐鎮關中的夏侯淵都按兵不動,一直等韋康被殺后才出兵。
之后,夏侯淵虎步關右,掃平涼州各部割據,才讓魏國開始實現了對涼州的統治。
只不過,逆蜀奪了漢中郡后,魏國在涼州的根基便不穩。
常有豪右及羌胡部落起兵反叛。
換而言之,關中無有大軍駐守的威脅,涼州各部的割據之心便不會消逝。
而劉曄的諫言,便根據于此。
逆蜀奪了隴右后,為了建立騎兵以及維護隴右的安穩,便必然會覬覦河西走廊。
亦必會與涼州各部暴發利益沖突。
此些人,不愿意臣服于魏國,也是不會屈尊與逆蜀的
不得不說,劉曄此策十分狠辣。
至少,要比曹真所謀,更符合如今魏國的局勢。
然,于曹叡的角度出發,此策兇險的程度,不亞于曹真之謀。
因為隴右之戰已然是大敗,若是再度放棄了涼州,代漢時日尚短的大魏,無論威信還是人心,都會迎來不可承受之重。
畢竟,今天下未平。
西有巴蜀及羌胡、南有孫吳、北有鮮卑,皆虎視眈眈,孰可損大魏之威也
尤其是,先前在雒陽時,曹叡還聽聞了些許不順耳之言。
逆蜀有儒者名為譙周,肆意宣大魏暴戾苛政,蠱惑人心
孫吳得聞后,亦有樣學樣的大作流言,傳于荊州及淮南之地,讓黎庶隱隱有離心之象。
曹叡無需作思緒,便可預料到,若是他依侍中劉曄諫言放棄了涼州,逆蜀必然會遣細作入關中三輔,蠱惑那些從漢中郡及巴地遷徙而來的黎庶。
讓關中三輔的人心動蕩不安。
與其如此,他更加傾向于曹真的傾國力一戰。
非是劉曄所謀不好,乃不敢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