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說,即將開啟的河西之戰,大漢所處于的劣勢十分顯著。
依著祁連山脈而設的河西各郡地形太狹長了,馳援唯有依靠騎兵,但大漢的騎卒太少而裹挾著匈奴與鮮卑的魏國騎卒太多,很有可能會陷入疲于奔命中。
甚至會被設伏圍殺
譬如,當魏國將西海郡圍而不攻,誘馬岱部前來救援。以數百里的地勢,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調遣兵力先將西涼鐵騎圍殲。
抑或者是魏國在攻打西海郡之時,可別遣兩部千騎入冥澤周邊與酒泉鹽池擾而不攻,令馬岱部陷入馳援何處的進退兩難。
化解此困境的,大漢唯有擴招騎卒。
事實上,馬岱與姜維已然得丞相首肯在擴招了。
先前的復涼州之戰,他們二人督領的騎卒戰損傷退共計一千三百余騎,此番擴招也僅是補全先前的建制。
倒不是沒有更多的合適兵源。
令居之戰中河西聯軍有約莫五千騎卒,被斷絕歸路后投誠于大漢。
出身河西的他們皆果敢且精于騎射,只需稍加演武便可成為合格的騎卒;且此番乃是護鄉梓之戰,無有臨陣倒戈或不愿死力而戰之憂。
但大漢卻不能盡將他們收編。
很無奈的緣由。
如今的大漢朝廷委實養不起那么多的騎卒。
巴蜀之地的物力已然瀕臨枯竭,短時日內無有糧秣再支援戰事;屯田數年的漢中郡與隴右僅能堪堪供應當地的駐軍;而河西走廊各郡縣屬百廢待興中,屯田的出產對比當地駐軍尚且入不敷出,以至現今與孫吳戰馬貿易陸陸續續轉運而來的糧秣,皆用于供應河西走廊駐軍與作為戰略儲備了。
畢竟,孰人膽敢斷定,河西之戰會持續多久呢
況且蜀道難并非虛言。
從數千里之外江東轉運而來,這些糧秣至河西走廊后,如若能剩存一半便是萬幸
此情此景下,丞相焉敢允他們擴招更多騎卒
抑或者說,套在大漢身上的無形枷鎖地小民寡且軍輜用度不足,在收復豐饒的八百里秦川之前,便不可能會消失。
唉
此乃時也亦命也
備受丞相器異的姜維,對朝廷的困境了然于胸。
是故,他細細詢問張特事情始末罷,便做出了看似讓眾多斥候去送死的、有悖于軍爭常理的調度。為了在即將開啟的戰事中,大漢能少受些攻伐、減少些人力與糧秣輜重的損耗,他要提前給來犯的魏國內部種下一顆猜忌的種子。
即使,想要達成這個目的,先要付出不少麾下士卒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時光匆匆,時光彈指而逝。
入漢后歷經數年的征伐,他看待問題的角度已然不是一名將率了。
而是被丞相期待著有朝一日能成長為督戰一方的節帥,再怎么不濟,也要能如魏延般可督領數部為大軍前驅。
他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