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督率,只在乎軍戰大局的利弊,絕不會為少數人心軟。
若為救一人而死十人,他絕不會去救;但若死一人可免十人戰死,他便計不旋踵。
故而,當張特委婉諫言再遣斥候不可取之時,他僅是音容淡淡的揮了揮手,“我意已決,子產且去歇下吧。”
不做解釋,亦無需解釋。
也對
但有遠志,自當素履以往,何須言明與他人
五日后,烏鞘嶺東段荒谷。
四隊魏國斥候約莫兩百余騎來回穿梭在其中,如若靠近了看,便會發現人人眼眸中皆帶著一縷急切與期盼。
他們迫不及待的等著漢軍斥候出現。
魏國對斬殺斥候之功的賞賜亦然很可觀,且他們這幾日都有斬獲。
不知何由,漢軍近日頻頻遣斥候入此地刺探,被他們以眾擊寡殺了不少后,仍舊是以二十人為一隊前來。更令人詫異的是,漢軍斥候竟一直刺探同一地點。
此怪異之事他們歸去上稟后,主官后將軍費曜亦不知其然,僅是叮囑他們小心戒備。
不過,他們亦不在乎漢軍此舉背后的緣由。
他們乃斥候而非將率,在乎的乃是斬獲所得的賞賜。
所以,負責巡視這一帶的四隊斥候,在草草巡視一番其他地方后,皆不約而同來此地守候漢軍斥候出現。
唾手可得的軍功嘛,孰人能錯過呢
事實上,他們亦沒有白等。
當晌午才剛過一刻,他們的眼眸中便出現了三隊漢軍斥候的身影。
大喜過望的他們,仍舊采取著先前包抄張特時的戰術,猶如結伴圍獵野生黃羊群般,開始策馬追逐以弩箭收獲戰功。而那三隊漢軍斥候亦如往日般,一邊不停的向蒼穹仰射鳴鏑示警,一邊返身而逃。
與前幾日一般,近日亦追逐了約莫七十余里。
在戰馬馬力差不多耗盡之時,魏國斥候也獲得斬獲十余級的功績。
以斬獲敵軍斥候一級可獲得三千錢的豐厚賞賜,今日所得足以令他們滿意而歸了。
但就當他們正想撥轉馬頭返歸時,前方被追得倉皇的漢軍斥候,不知何由竟也調轉了戰馬,擺出了意圖沖陣廝殺的陣型。
乃斥候長惱羞成怒,故而率麾下欲來死戰邪
有些魏國斥候,尤其是鮮卑與匈奴騎卒,皆面露喜色操刀持矛準備與戰。
但也有一些心思活絡之人,心中已然隱隱有些不安逆蜀此些斥候近日頻頻送死,該不會是誘敵的吧
帶著如此心思,他們面帶憂色的開始東張西望。
是故,他們也隱約聽到了,有一陣悶雷聲從北邊茫茫的大漠傳來;亦看見了,五里外原本空無一物的沙丘后猛然冒出來一桿繡斗大“漢”字的旌旗。旌旗的背后,一支約莫八百余人的騎兵猶如飽飲長風的箭矢,以勢不可擋之威席卷而來
“敵襲”